1、《罗生门》电影和原著不是一回事儿
《罗生门》这部享誉世界的小说只有三千字,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得真的够劲,也不知道在他经历了什么,心灵受到了多大的刺激,才写出这种让人灼心的文字,这篇小说虽然短小,却是文学界中的超一流作品,就像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虽然只有短短的35年,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已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之前,何帆老师讲过这部作品,不过他讲的是电影而不是小说,导演黑泽明的电影与原著,只有开头的结尾是出自小说,其他部分而是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另外一部作品《密林中》。后来人们用“罗生门”来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我估计这种说法也是出自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如果按照原著《罗生门》的故事来说的话,怎么延伸也不会得到以上那种说法。那这两个版本的《罗生门》到底都讲了什么故事呢?下面我就来大概说一下这两个故事。
原著《罗生门》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被打发出来的仆人在罗生门下躲雨,罗生门这栋楼是放死人的地方,所以天色一晚,都没有人敢经过这儿,真不巧,雨一直下,没办法,这个仆人也只能在这儿过夜了。他爬到楼上,发现死人中间有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正在拔一个女尸的头发,这个仆人看到这个老太婆这样对待女尸,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冲上去去抓住老太婆,老太婆惊恐万分,仆人看到老太婆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意志之下,他的愤慨才逐平息。仆人说,你为什么这样对待女尸?说出来就两清了。原来迫于生计,老太婆想用这个女士的头发弄成一个发髻,然后拿去卖,她也有她的苦衷。老太婆又解释,这个女人生之前也是做坏事,把蛇肉当做鱼肉卖给士兵们吃,老太婆也知道她这也是无奈之举,所以今天老太婆拔他的头发也是无奈之举,她会原谅老太婆的。仆人听罢,反问这是否是真的?老太婆应是。仆人说,那好,我也是无奈之举,我要拿走你身上的衣服,仆人剖下老太婆身上的衣服,然后消失在黑暗中。
而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则是改编自《密林中》,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武士带着妻子途径密林,碰到了一个强盗,强盗看上了武士的妻子,随后武士和强盗自然有一番争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一团迷雾,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武士后面死了,然后一个樵夫报了案。为什么说争斗之后发生了什么是一团迷雾呢?因为在接下来的官府公堂里,武士的妻子,强盗,脚行僧,捕快,樵夫以及武士的亡魂,他们各说己词,谁都不知道哪个说的才是真的,他们都各自说了什么,在这里就省了,反正他们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说,说的都是自己看到的事实。这篇《密林中》篇幅也不长,同样是芥川龙之介的名作。电影虽然对原作有些改编,但绝大多数都是按原作来呈现的。
那这部电影和原作有什么联系呢?前文已说,它们的联系只有开头和结尾。在电影开头,脚行僧和樵夫是在罗生门下躲雨的,原著《罗生门》开头也是写一个仆人在罗生门下躲雨。好,先插一下,因为这部电影是通过樵夫和脚行僧回忆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所以这部电影的收尾也是在罗生门这个地方结束的。樵夫和脚行僧在躲雨,后面来了个躲雨的男人,脚行僧和樵夫将这个故事告诉了这个男人,我们也在他俩的叙说中知道了这个故事。到了电影即将结束时,他们听到罗生门的另一头有婴儿哭声,原来是弃婴,那个男人连忙抢走了婴儿的衣服,樵夫去阻止还遭到了男人的一耳光,男人得了衣服得意的大笑,然后便消失在雨中,最后,樵夫从脚行僧怀里接下婴儿,电影故事到此结束。男人抢了弃婴的衣服,这一点和原著有共同之处,同是抢了弱小者的衣服。
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不管是《罗生门》还是《密林中》,都是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2、电影版的罗生门,和原著比起来有什么修改?
修改谈不上,更多的应该是对原著的尊敬。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是由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来,也就是说电影版的《罗生门》是结合了两部优秀的作品,电影很好的将两个故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异样而新奇的样子,给我们讲述了深层次的人性问题,他似乎好像在一步一步拉扯着你,进入到这个迷幻却真实的世界。这两部作品,看起来似乎就是编和导的关系。其实不然。
黑泽明的《罗生门》和芥川龙之介的两部小说有很明显的互动,这是一种特别的关系,芥川龙之介没有问的,黑泽明替他问了,芥川龙之介没有找到答案的,黑泽明创造情境给了答案。黑泽明对于小说一定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的。总的概括一下《罗生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或说谎,或证明,谁也分不清到底孰是孰非,到底真相何在。
但这个故事以及背后的深意却远不止于此,甚至穿越到很遥远的未来,也未必能够给出答案。认真看完整个影片,就会明白黑泽明想要给出的答案。人性的黑暗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它永远可以让人陷入更深的绝望,但是,微光永远存在,越黑暗,越容易存在。这一点微光就是自己的良心,没错,你可以骗过所有人,但是永远骗不过自己。
我们常常会侥幸,会因为逃过一些惩罚而暗自欣喜,但是心灵最深处最深处的内疚会慢慢长出来,不过有些人对这些内疚熟若无睹,他们麻木,他们冷漠,他们宁愿永远背负都不愿承认错误,就是这么可怜,可怜到低处。性本善,这是永远都无须怀疑的定论,只要相信人心终归是向着善的,就不要觉得《罗生门》有多么可怕,也不要害怕直面人性。
3、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是结合了哪两部小说?
影片的内容是根据芥川的另一部小说《筱竹丛中》改编的。
4、什么叫做罗生门
本意:"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由于古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许多无名死尸,被拖到城楼丢弃,待年久失修,颓败之后,继而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
寓意: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同时又都难以拿出第三方公证有力的证据,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
(4)罗生门根据哪个小说改编扩展资料
《罗生门》本身是芥川龙之介根据《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九第二十三话"具妻行丹波国男 于大江山被缚语"写的一个短篇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仆役被主人解雇,只好拿起刀来,决心当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
一天,他到罗生门躲雨,那里到处都是死 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白发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 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假发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
""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 仆役大悟,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1950年黑泽明导演根据芥川龙之介另一部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的电影《罗生门》。
5、什么叫做罗生门
罗生门是一个常被使用的词语,是从日语交流来的词语,由于中日有相同的表记文字,在语言的交流方面非常频繁,现在罗生门经常用于各种新闻报纸标题及科研论文标题,所以罗生门一词由此被赋予了“各说各话,真相不明”的含义,成为一个常被使用的流行语。
同时也指电影:《罗生门》是由日本大荣电影有限公司与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于1950年联合出品的悬疑影片。
6、罗生门是什么意思
罗生门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讲自己看到的事实,这些"事实"结合到一起后,真相就会得晦暗不明。现在罗生门的主要用法是指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自己的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所知。
罗生门一词由此被赋予了“各说各话,真相不明”的含义,成为一个常被使用的流行语。罗生门是从日语交流来的词语,由于中日有相同的表记文字,在语言的交流方面非常频繁。
(6)罗生门根据哪个小说改编扩展资料:
电影《罗生门》
该影片由黑泽明执导,芥川龙之介,桥本忍联合编剧,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等领衔主演。
《罗生门》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7、《罗生门》是黑泽明哪一年的作品
该片是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是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该片上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又在美国掀起“黑泽明热”,黑泽明也因而被誉为“世界的黑泽明”。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1]
《罗生门》由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等人主演,于1950年在日本发行;本片故事发生在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平安朝代。某日,在都城附近大泽中发现武士金泽武弘被杀,被控杀害的盗贼多襄丸,武弘之妻真砂,召唤武弘灵魂的灵媒及目击证人行脚僧及发现金泽尸体的樵夫等人以四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各自说出供词。
8、《罗生门》是谁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罗生门》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1915年11月发表于杂志《帝国文学》上。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间文学《今昔物语》中“罗城门登上层见死人盗人语第十八”的部分情节,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
背景地
罗生门在日文汉字中是“罗城门”之误写,原来的意义是“京城门”,指的是7世纪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首都城的正门,后来日本皇室衰落,天灾内乱频仍,罗城门因年久失修,成为一个残破不堪的城门,也正是这篇小说的背景地点。
故事大纲
平安时代后期有一位被主人解雇的武士,傍晚在“罗生门”城楼,考虑是否要偷窃维生或是充满道德地饿死。他看见一个老太婆正在拔取城楼上一具无名女尸的长发,准备编织成假发变卖换钱。武士便出面抓住这个老太婆,责问她亵渎尸体的行为。老太婆辩称这个死人生前把蛇肉假装成鱼肉骗人维生,并认为“自己也是为了维生才拔掉死人的头发”。这位饥肠辘辘的武士听到这些话,心中一念,“大家都想求生存不是吗?”,转眼间变成强盗,他打昏了老太婆,剥去她身上可以变卖的衣服,趁著天黑逃离现场。整个故事以“罗生门”的特殊场景,描写充满自私的人性,同时反映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衍生作品及影响
1950年黑泽明所拍摄,并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电影《罗生门》,是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及另外一部小说《竹薮中》改编,将其二剧情和主题融为一部电影。受到此部电影影响,“罗生门”成了众人各说各话,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竹薮中》的故事情节。
这些剧情桥段,开始广泛用在电视剧及电影上,把矛盾逐步升华,让剧情紧张,类似情况“法庭”、“警局”、“侦探”题材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