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戬动粗猜一水浒传人物?
粗中有细打水浒传一人名---鲁智深
杨戬,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主要人物,二郎神的文学形象,师从玉虚宫玉鼎真人,助周伐纣,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素质全面,能力综合,颇具智谋,人缘佳人脉广,是姜尚麾下力挽狂澜的大将。肉身成圣。 杨姓取自《二郎宝卷》中担山赶日、劈山救母的杨二郎 ,沿用宋朝敕封二郎神的封号清源妙道真君,民间约定俗成唤作二郎神杨戬。
俗称灌口二郎,尊称灌口神王 ,灌口神君 ,二郎真君,显圣真君、二郎大帝 、川主 、金花太子 。封号赤城王、 崇宁护国真君、道济鸿钧天尊 、川主帝君 、惠民大帝君 、璤珉宫中川王大帝护国佑民天尊、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圣大帝。
前身为前后蜀护国神祗护国灵应王和宋代碑刻所载的天帝后裔昭惠灵显王,其信仰起源于四川,唐时已有记载,宋朝将其纳入国家祭祀,诏修神保观专作奉祀并载入史册 。自宋以来天下极崇二郎 ,明清文学作品以杨二郎为载体,融合了官方儒家李冰之子李二郎和道教赵昱的神格要素,沿袭宋朝二郎神的精神内核,创作出了二郎神的文学形象。
宗教典籍二郎宝卷、 《惠民大帝解厄新忏》 《祈祥品经》 ,文学作品《西游记》 《封神演义》 《聊斋志异》以及传说中均为独生子。 二郎之号是袭自李二郎,并非指兄弟排序(李冰为大郎神,其子为二郎神)。
其形象为特殊的三眼少年神,外貌俊秀、身佩三尖两刃刀,更有神犬神鹰追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在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俗神信仰中不仅神威显赫、善猎能战,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
2、“杨戬”这个神话人物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书的作者是谁?
最早出现在《封神榜》一书中,作者不详一般有两种说法,印刷版本中主要支持的是许仲琳
3、杨戬,是什么人物?
杨戬,《封神演义》里的名字。后来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有一妹,即《宝莲灯》中沉香的母亲,通晓八九玄功(七十二变),阙庭有第三只眼睛(该传说清朝兴起,明代及以前并无此传说流行),可辨别妖魔鬼怪,手持三尖两刃刀(《封神演义》中称杨戬追寻一怪物入一石穴,遂得一口三尖两刃刀及淡黄袍),座下有神犬哮天犬。民间有二郎庙供奉,其中都江堰二王庙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游记》中,和孙悟空打了个难分难解,孙悟空被金刚琢打了跌跤,又被细犬扯了一跌,翻身起时才被二郎及六圣拥上捆绑。 称号:昭惠显圣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显仁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
生父:杨天佑
生母:《二郎宝卷》里名为“云华女”,是“斗牛宫中的仙女云华侍长”。《西游记》称杨母是玉帝之妹。
妹妹:杨婵,这是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的名字。《沉香宝卷》称其“三娘”。《河阳宝卷》名为“杨秀英” 。《淮海锣鼓词》名为 “杨玉英”。《八仙得道传》称其“元真夫人” 等。
其封号为“三圣母”。华山上雪映宫供奉的仙女。
外甥:刘沉香(出自《宝莲灯》)
身份:玉皇大帝的外甥
化身:李二郎、赵二郎等(参见二郎神词条)
结义:“梅山六兄弟,又称梅山六圣(康安裕、张伯时、李焕章、姚公麟、郭申、直健等6人)”。元杂剧也有梅山六圣为二郎神护法神之说。《西游记》里称梅山六圣,喊杨戬大哥,喊孙悟空二哥)
师父:玉鼎真人
师叔伯: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姜子牙、南极仙翁、云中子等
弟子:金毛童子
座下神兽:哮天犬(一种细犬)
兵器:三尖两刃刀
法宝:照妖镜(云中子借予照妖邪真形之用)、金弓银弹、开山斧(劈山救母之用)、三尖两刃锋(得自武夷山)、指地成钢符印(封神时惧留孙赐予降伏张奎之用)
功法:八九玄功、纵地金光、定身术、法天象地
修为:肉身成圣,号“清源妙道真君”经历: 杨戬血统高贵,身世坎坷,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诸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杨戬也是中国神话中著名神仙,做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体现。
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从两句话就可看的出来.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族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有关他的出身传说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见的。
玉帝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表面上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受封于都江堰灌州,享受下界香火(巴蜀苗越一带一直都是教派争夺的战略要地,佛教普贤菩萨的峨眉金顶,截教赵公明的罗浮洞,还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夸父的成都载天,龙族的洞庭龙王,此外还有老君的青羊观,以及门下的蜀山剑派,上古之时还有盘瓠氏、西陵氏、蜀山氏、蚕丛氏,可见玉帝对杨戬的信任,颇有封疆的架势),帐前有梅山六兄弟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听调不听宣"。后世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身世: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六怪声名远,义结梅山六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称号为"二郎显圣真君"的神仙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汉族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其次,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名杨君,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还生了儿子,就是杨戬。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
4、杨戬到底是西游记里的还是封神榜里的,还是沉香救母里的?
杨戬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可以是《西游记》和《封神榜》里的,也可以是《沉香救母》里的。
杨戬在传说中是二郎神的名字,又称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
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不仅神威显赫、法力无边、善猎能战、斩妖降怪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作为中国民间神灵信仰体系中一位影响深远的神祇被广泛信仰和崇拜,民间有二郎庙供奉。
(4)杨戬是哪个小说里的人物扩展资料:
在正统神话传说中二郎一直是独生子,任何正宗的文献典籍都不存在有妹妹一说。二郎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于宋代开始记载入史书,正史并无记载二郎神有兄弟姐妹。
在少数民族的二郎神传说中也是独生子,甚至为了独生子的身份还给他编了是狼养大的说法。郎是年少白皙的神的尊称,据《宋会要》记载宋朝二郎神的国祀称号为郎君神。
二郎神在当时百姓眼中的形象是有温而愿哲而少者,结合有雄而毅黝而硕者这句话对比,故某某郎神在民间大致是温和白皙类的少年神的形象,而非兄弟姐妹间的顺序排列。
5、杨戬”这个神话人物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书的作者是谁?
二郎神的传说,大约起源于四川的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与传说中的‘李冰治水’有直接关系。我国远古时候,普经有过严重的水灾:“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溢于天下。”大禹继承父志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于是”疏九河,渝济漂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泗淮,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孟子·滕文公上》)《禹贡》说“岷山导江”,荀卿说“江出瞩山,其源可以滥觞”,即明白指出了大禹所疏导的江源就是岷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千百年来不断丰富发展,流传不衰,几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禹之外,治理局部地域水患的传说英雄就更多了,川西的李冰即其中之一。《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后又“垂江作堋,穿辄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这是对李冰治水的朴实记述.可到了《风俗通》等书中,使逐渐增加了不少神话传说的色彩。《太平广记》卷291“李冰”条引《成都记》也这样说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截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乃出,选率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辩,汝当杀其入记者。’遂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江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隧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堤,虽甚秋潦,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
李冰治水,计划周密,成效显著,但决非一人之功,必有襄助者。就是在上面所引《成都记》李冰化牛斗江神的传说中,也说有武士们持箭相助。《李公父子治水记》说:“公治水非一处、襄之者亦非一人,若南安、荣经等处,皆尝及之。故离堆之事伪传,而同时若竹氏、毛郎亦替厥勋,二郎其尤著也。二郎固有道者,承公家学,而年正英韶,犹喜驰猎之事。奉父命而斩蛟。其友七人实助之,世传梅山七圣,谓其有功于民,故称圣人。”(《灌县文微》卷五)又《蜀中名胜记》六卷引《古今集记》亦载:“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其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概川西南十数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冰能因其旧迹而疏广之。今县西三十三键尾堰索桥有李冰祠。”“离堆上有伏龙观,下有深谭,传闻二郎锁孽龙于其中。霜降水落,或时见其锁。”(《井蛙杂记》卷九)李冰父子治水,有功于蜀,蜀人十分怀念他们,于是修祠立庙,常年祀祭,李冰被尊为“川主”,其子被尊为“二郎神”:“蜀中灌江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离堆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朱子语类》卷三)
二郎神传说书面记载的出现,是宋代以后的事,宋以前的汉代、唐代,从未听说有个李冰的儿子“二郎”,李冰是否真的有个我们至今仍不知其名的儿子“二郎”也无可稽考。但灌口二郎庙的香火日甚,“二郎神”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却是事实,甚至在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中也有了以“二郎神”为名的词牌。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也有了“二郎熙州”、“鹘打兔变二郎”、“二郎神变二郎神”等名目。
后来,传说中还出现了一位“嘉州太守赵昱”,来和李冰父子争“川主”和“二郎神”的位置。《方舆胜览》载:“赵昱隐青城山,隋汤帝起为嘉州太守。时键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夹江鼓噪,昱持刀入水,有顷,潭水尽赤,显左手提蛟头,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一日,弃官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昱云雾中骑白马而下。“宋太宗赐封神勇大将军.”到了《嘉定府志》中,则说成是:百姓们感戴赵昱的恩德,在灌江口立庙奉祀他,俗称“灌口二郎”。《常熟县志》所记也大体相同。《八闽通志》又说宋真宗时张泳入蜀平乱,得到二郎神的帮助。事后张泳奏请追封川主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川主”原本是李冰的称号,《灌县文微》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就有“因其(李冰)治蜀治水,益州始为天府,故世称曰川主。”现在又称赵昱为川主。对于这传说中出现两个“川主”一事,《彭水县志》解释道:“川主庙祀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或谓当祀赵昱者。考赵与李皆以治水立劝于蜀,并具有川主之称。然李先而赵后;且李所治为全蜀上源,赵则仅在嘉州而已。又李之淘滩作堰,功在生民,不徒以异迹见称;若赵但以道术免一时之灾,不能使千载后民食其利也”,虽是折中之说,却都道出了两个传说的先后和异同.
与赵昱事相类似的记载,还见于《襄阳旧传》:“晋邓遐,字应远,勇力绝人,气盖当时,为襄阳太守。城北污水中有蛟,常为人害,遐遂拨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截蛟流血,江水为之俱赤。因名日斩蛟渚,亦谓之斩蛟津。”《图书集成》引《浙江通志》说:“二郎神庙在杭州忠清里。神姓邓讳遐,陈郡人也,自幼勇力绝人,气盖当时,人方之樊哙。桓温以为将军,数从征伐,历冠军将军、数郡太守,号为名将。襄阳城北水中有蛟,数出害人。遐拨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斩蛟数段而出,自是患息。乡人德之,为立祠祀之,以其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这里所记的邓遐斩蛟的故事,《太平环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也有相同的记述。于是,传说中的二郎神又增加了一位邓遐。
综上可知,二郎神的传说在长久的民间流传中不断变异:人名,或为李冰第二子,或为赵昱,或为邓遐;地点,或为灌口,或为嘉州,或为襄阳;时代,或为秦,或为隋,或为晋。但最基本的情节却传承下来:太守或太守的儿子入水斩蛟,平息水患,死后成神。百姓感载他,建庙曰“灌口二郎庙”,塑神名“灌口二郎神”,“二郎真君”。这些在以后的传说中再也没有产生多大变异了。
二
二郎神的传说,在元明戏曲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今天所能见到的的涉及二郎神传说的元明杂剧,有《西游记杂剧》(杨东菜批评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斩健蛟》四种。《西游记杂剧》第一本第八出写观音菩萨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奏过玉帝,差十方保官”暗中护送,其中第四个保官就是“灌口二郎。”第四本第十六出写猪八戒在黑风山为妖,抢走了民女裴海棠。后来孙悟空救裴海棠回家,向她打听妖怪的底细,裴海棠说“那妖怪醉后则说,它怕二郎细犬。”以后猪八戒又去找裴海棠,并摄走了唐僧,孙悟空到南海去向观音菩萨求救。于是,灌口二郎奉观音菩萨法旨去救唐僧,与猪八戒大战一场,放出“细犬”,“见本相才擒住了猪八戒。这里擒住猪八戒的“细犬”的“本相”的具体形象,剧中没有交待,但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却对二郎神的哮天犬名叫“细腰”的有这样的描述:“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这大概是那凶猛无此的哮天犬的“本相”了。《西游记杂剧》中有一支〔越调、斗鹌鹑〕描绘了二郎神的威严形貌:“看了些日月盈亏,山河变迁。灌口把威施,夭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挟着弹丸。灌锦江头,连云栈边”。这就是元明戏曲中最初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但没言及他姓李或是姓赵。可是在稍后的《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径直成为嘉州太守赵昱了。《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二郎神上场云:“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泠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灌江人民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碟玉帝赐,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神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斩健蛟》一剧,则宾全是写二郎神出身的,所述与前面所引《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记述大致相同,只是赵煜(昱之误写)是先飞升成圣,再降眉山七圣,然后斩蛟,只是先后次序倒置而已。二郎神手下大将也有郭牙直(“牙”与“压”,一音之转),“牵着狗儿”,另外还增加了一位“抢刀鬼”。《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的二郎神,奉“元始化身太极之体”的“北极驱邪院主”之令,带领梅山七圣及众多天兵,到花果山擒拿偷盗了仙丹仙酒的齐天大圣。同《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只怕二郎细犬”一样,《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也说:“则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齐天大圣”,足见二郎神是专门擒妖拿怪的好手。剧中虽没有明说齐天大圣就是孙悟空,但在第一折中齐天大圣自叙身世时曾说:“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称猴,兄弟耍耍三郎”这同《西游记杂剧》第九出中孙行者(悟空)自叙的几乎相同:“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离山老母,二姊巫枝柢圣毋,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不同的只是《西游记杂剧》中的孙行者号通齐天大圣,降伏它的是哪咤而不是二郎神而已。这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剧深受《西游记杂剧》的影响。《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着力描写了二郎神及梅山七圣的神武勇猛,他们没有费多大劲就擒获了花果山三圣,不像后来的小说《西游记》中那样,要赌斗变化,还要借力于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才能奏效。花果山三圣中,齐夭大圣虽是偷金丹盗仙酒的魁首,神勇广大,变化多端,而一旦被擒,就下跪求饶。倒是大兄通天大圣的形象较为突出,使一条铁棒,神通变化也与后来小说中的孙悟空有不少相似之处。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可以说是熔合了花果山三圣的形象,连“孙行者”之名大约也是从“耍耍三郎”身上套用来的。
总之,在《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的形象有了更具体的描绘:他“神通广大,变化多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青脸红髯”、“马跨龙驹,箭插金壶,袍锦模糊,簇簇的如骤雨,支楞楞发金镞”(《灌口二郎斩健蛟》);他的“三尖两刃,刀过处利如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牵着“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明代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保存有一篇宋元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说“古宋沐京”有一座二郎神庙,供奉清源妙道二郎神,与北极佑圣真君一样灵应。那庙中的二郎神象,“头裹金花璞头,身穿储衣绣袍,腰系兰田玉带,足登飞风乌靴”,“手执一张弹弓”,与元明戏曲中的二郎神形象相似。可以看出,二郎神(嘉州太守赵昱)的传说和形象,在元明戏曲及话本小说中已有了较固定的叙写,连民间神庙供奉的二郎神象也以戏曲描绘的为蓝本来加以塑造了.
在元明及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几乎没有把二郎神写成是李冰第二个儿子的,唯一的例外是杨潮观的《灌口二郎初显圣》杂剧。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清乾隆时曾在四川西部的邓州(今邓崃县)当知府。他寻得卓文君妆楼旧址,建了一座吟风阁,演出自己编写的短剧,并把这些短剧名为《吟风阁杂剧》。他对流传在川西一带的二郎神传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了。他写的《灌口二郎初显圣》简名《二郎神》,题目作“李郎法服猪婆龙”,写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离堆,龙婆龙子寻衅与李冰厮杀。李冰的儿子二郎纵鹰犬助战,终于擒获了猪龙婆母子,将龙婆用铁链锁在离堆下面,“要他约勒江沙,深无至眉,浅无至足”,又令龙子〔小蛟龙〕“攻开东岸,分水内江,使千里荒芜,变成沃野,永为天府之土”,灌溉农田。剧中写二郎斩蛟治水有功,蜀人尊为川主,祀为“二郎真君”,这大概是以朱熹《朱子语类》所述为依据的。剧本以李二郎斩蛟为中心,始终与治水造福于民紧紧结合,充分表现出作者杨潮观关心百姓利益的良苦用心。
三
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却不姓赵也不姓李。第六回里,孙悟空大闹天官,在花果山敌住了李夭王的十万天兵,于是观音菩萨荐二郎神来帮助李夭王。这二郎神“乃玉皇大帝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州灌江口”,连孙悟空也“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这个二郎神。既是“杨君之子”,当然就不会姓赵,也不是赵昱了。“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小说《西游记》第六回),显然来自另一个神话传说。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著录有元人张时起的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有元人李好古著杂剧《巨灵神劈华岳》的存目(《元曲选目》作《巨灵神劈华山》,《也是园书目》别作《劈华山沉香救母》),从题目可知敷演的都是同一“劈山救母”的传说故事.。清代皮黄戏《宝莲灯》演的沉香劈山救母故事,可能就是从上述“劈山救母”的元代杂剧演化而成。不然,何以主角人名(“沉香”)和故事名称(“劈山救母”)竟完全相同。《宝莲灯,中破坏沉香母亲婚姻的那位顽固的舅父就是二郎神杨戬,而小说《西游记》中则说劈山救母的是二郎神杨戬本人,二者所依据的“劈山救母”传说当来自不固的传承。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去猜测上述诸多的“劈山救母”元杂剧中也曾出了二郎神——这些元杂剧早已佚亡,巳无从稽考了。
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化,”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郭申直健”,是隐含着“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战时,“抖撒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又放出“细犬”,照孙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机擒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等追赶偷窃祭赛国金光寺塔上舍利宝贝的九头虫怪,遇上打猎归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计前隙,帮助皈佛取经的孙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又放出细犬,“蹿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而去”(《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小说中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形貌、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犬乃至结义弟兄(梅山七圣),都仿佛是二郎神赵昱的。这就明自地显示出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之间的密切关系。
与小说《西游记》成书差不多先后同时的另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也描绘了杨戬。但却不曾说他是灌口二郎神(书中连“灌口二郎神”的字样都未出现),而说杨戬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门人,奉师命下山助姜子牙灭殷兴周。他也使一口三尖两刃刀,穿一件“淡鹅黄”战袍,“浑身上下金光照”;他有“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还有名叫“细腰”的哮夭犬,其本相“形如白象”,他“曾经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封神演义》中的杨戬的形象与本领,与元杂剧及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竟有那样多的相同之处,就连封号“清源妙道真君”也一字不差。《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最后由文人加工创作而成的,同时由于两书作者成书年代的确切时间不可稽考,二者谁先问世,迄今仍有争议,因此出现了两书相互之间在某些民间传说故事及细节有所渗透、关联甚而抄袭的现象。这是不足为怪的。“清源妙道真君”杨戬的故事即其中一例。
在明代,二郎神的传说流传很广,当然就不可能只有一种说法,连细节都没有差异的。《西游记》的作者(最后写定者)吴承恩曾见到一幅《二郎搜山图》,写了《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其《序》说:“二郎搜山卷,吾乡史吴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孙灌泉子,复于参知李公家得之。青毡再还,宝剑重合,真奇事也”,足见《二郎搜山图》的流传久远和珍贵。《二郎搜山图歌》描绘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物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名鹰搏拿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酒娇啼血。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青锋一下断狂飚,金锁交缠擒毒龙。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持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大约作于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时当盛年(三十六岁),对“少年都美”的二郎神“清源公”(即“清源妙道真君”)指挥神兵,抡大剑长刀,放鹰纵犬,擒妖驱兽的英雄形象十分倾羡,并在该诗结尾发出了“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的无限概叹。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游记》中以赞扬的笔调描二郎神的丰姿神勇的内在动因。
被附会为二郎神的杨戬,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北宋时曾当过节度使的极有权势的宦官,《宋史》卷468有他的传。杨戬成为二郎神究竟来自何种传说、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皮黄戏《宝莲灯》所依据的传说较古(元代杂剧),也显示了一些可供追寻的线索,但该剧定形于小说《西游记》广为流传之后的清代,剧中“劈山救母”的沉香的那位舅父二郎神杨戬,是否恰好反过来竟脱胎于《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仍不可断然作出否定。
小说《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杨君之子”。究其来历,除“劈山救母”的传说外,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为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前者,刘荫柏有《<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一文(见《文献》198了年第3期)论之甚详;后者,有胡适《跋消释真空卷》一文(见《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颇细。《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公元1568年离长兴丞职位以后)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兴《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民间传说对吴承恩《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华仙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形象的:“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胡适也认为《二郎宝卷》是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以前的作品,他读《二郎宝卷》中的唐僧取经故事,认为“这时候的取经故事还在自由变化的状态,所以里面的节目,如二郎救母把行者压在山下,全不受向来传说的拘束,也和后来的吴承恩定本全不相同。这是嘉靖年间的作品,才有这样的自由。到嘉靖以后,取经故事有了统一的结构,便不容易自由改造了”《跋<销释真空宝卷》,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结语: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既有“斩蛟治水”造福人民的蜀郡太守李冰儿子灌二郎的雏形,也有元明戏曲中嘉州太守赵昱“斩蛟”治水有功被写为“清源妙道真君”二神的形象,有元杂剧及元明民间说唱文学“宝卷”中“劈山救母”的沉香太子或“杨君之子”二郎神的影子,还有《封神演义》中玉泉山王鼎真人门人杨戬的折射。总之,《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吴承恩融汇自汉唐以来流传民问及各种文学作品中二郎神传说的结晶,充分表现出他重视民间文学,善于博采众长融铸贯通的艺术才华,以及他通过二郎神形象来宣泄胸中“斩邪”“平妖”的块垒之志的独特匠心。
6、杨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因为受到民间流传的很多艺术作品的影响,大家说起杨戬这个名字,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二郎神。那个拥有三只眼睛的神仙,在大家心中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大将,十分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但是也有人好奇地问,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究竟是捏造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其实杨戬是一个捏造的人物,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身份有很多的描述。
首先有的人认为杨戬是宋朝的一个宦官,历史上也有对这个杨戬有相应的记载。据说宋朝的杨戬是一名官员,而且皇帝很是信任他。有一次杨戬的家人陪同皇帝的妃子去拜神,但是被一个假扮杨戬的人哄骗了,最后被真的杨戬识破。于是民间就有了这一种传说,说他其实有三只眼睛,用于识别坏人。
第二种说法叫就是杨戬是李冰的儿子,协助父亲修建了都江堰。这个说法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而且四川人还专门为杨戬修建了一座庙宇,用于纪念他的功劳。杨戬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并且为当地的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就有人说他就是历史上的二郎神。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杨戬本名不叫这个,他其实是隋朝的赵昱。据说这个赵昱是嘉州的太守,曾为了保住一方太平而去与蛟龙作战。人们为了感谢他的付出,于是就为他建造了一座庙宇。而且在很多的事情上,赵昱都有显灵,于是人们就认为他是不一样的神仙,于是就与二郎神扯上关系了。
7、杨戬是哪部小说的人物?
神话中的二郎神。在电视剧《封神榜》和小说《封神演义》中协助姬发打败纣王,灭商立周。在宝莲灯,西游记中亦有出现。
8、眼观六路是哪位神仙?
眼观六路是三只眼杨戬。杨戬,明朝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主要人物,二郎神的文学形象,师出玉虚宫玉鼎真人门下,助周伐纣,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素质全面,能力综合,智商谋略出类拔萃,人缘佳人脉广,是姜尚麾下力挽狂澜的大将。肉身成圣。
杨姓取自《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中担山赶日、劈山救母的杨二郎 ,封号沿用宋朝敕封二郎神的封号清源妙道真君,民间约定俗成叫做二郎神杨戬。
杨戬的故事
二郎神与武王伐纣产生关联有其渊源本自,宋志怪集《夷坚丙志九圣奇鬼》中将二郎神与商、周时期人物成汤、伊尹、周公等并称。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写主角殷交生得相貌堂堂,浑如灌口二郎神。
明许仲琳以《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创作《封神演义》塑造以二郎神为原型的西周大将杨戬,并沿用宋代朝廷敕封二郎神的封号清源妙道真君。
清代以《封神榜》为主要情节的宫廷大戏《封神天榜》中则直称“二郎神杨戬”。清代史学家纪大奎《显英宫创建大殿东楼碑记》言商末杨戬为二郎神,因有八九玄功,可随时托化转世。
《说唐三传》亦称“二郎神杨戬”,光绪《永平府志》则称“二郎杨戬”,清地方志《米脂县志》载杨戬为三圣之一,商赵公明,周杨戬,汉关羽为三公。
9、杨戬到底是《封神榜》人物还是《西游记》人物
《封神演义》、《西游记》都有杨戬。《西游记》的杨戬的正式名称是显圣二郎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