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主题思想角度赏析小说

1、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1.揣摩小说的标题
很多小说的标题会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来集中突显主题。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小说阅读的标题“锄”,它象征了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蕴含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了他对土地的告别,集中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2.梳理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思想的载体,正是因为情节的波澜起伏,所以作者的思想才能层层推进。如2016年山东卷的小说阅读,对马骁驭三次心理活动情节的设置使小说的主题逐渐得到升华。
3.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体现着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写作意图。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小说阅读,文章对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理性克制、对生活充满希望形象的塑造,使考生能够轻易地理解作者“反战”的写作意图,从而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把握小说情节和人物设置的合理性,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如2016年江苏卷的小说阅读,从作者沈从文的写作背景入手,考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在把握主题时,考生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以及情感、情绪上的偏激,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观情感,这样才能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如何鉴赏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如果把语言所描写的内容比作小说的躯壳,那么主题则是小说的灵魂。阅读一篇小说,就要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等),领悟和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思想意义。具体来说,把握小说的主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作者背景看主题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比如,要理解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就不能不了解鲁迅的思想,特别应该了解他对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的思考,了解他与黑暗现实进行斗争的精神。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反抗政府,而《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二、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许云峰、江竹筠等形象,《老人与海》中老渔民圣地亚哥的形象,对他们进行仔细的分析,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比如《药》,华老栓勤劳善良而又迷信麻木,他的思想性格是那个对会里许多劳动者共有的,他的愚昧落后,是长期遭受统治者精神奴役的结果;而革命者夏瑜,则是一个革命意志十分坚定的革命党人,他是为了推翻残暴专制,给人民创造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可结果竟是由华小栓来吃他的血。这说明革命者与普通民众之间隔膜是多么深!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三、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的。情节是小说中的一系列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从中体现作者对矛盾的看法。如分析《范进中举》情节的发展,就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范进中举》的情节,包括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中举前,胡屠户百般训斥范进是个无用的女婿,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且辱及他的老母。范进面对岳父的辱骂,无可奈何,只能甘受屈辱。范进中举之后的情节,则重在讲他喜极发疯,胡屠户则成了一条“变色龙”,对女婿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送肉送钱表示祝贺,口称“贤婿”“老爷”,夸赞他是天上的星宿。地方乡绅也登门贺喜,送银又送房。这一情节,见出世态的炎凉。联系范进中举前后的情节,我们就不难理解小说暴露人们趋炎附势的嘴脸这一主题。四、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是歌颂白洋淀人民积极抗日的,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渗透在字里行间。如当敌人的大船追赶水生嫂她们时,作者写道:“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五、从小说整体倾向看主题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当然,有些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由于作者所描写的社会生活面比较广,作者在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往往是复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同一部小说的主题理解也常常不一样。阅读鉴赏中,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需要认真思索,对比借鉴。(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3、如何鉴赏小说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
1.鉴赏人物形象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希望可以帮到忙........~

4、把握小说的主题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小说的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题旨和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换言之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培养我们阅读分析、总结能力所必需的。 那么,应当怎样去理解和概括小说的主题呢? 1、从创作意图理解小说主题 由于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成为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地通读作品,仔细地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比如沈从文《边城》,作者自己总结创作意图说:“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这就给了我们一把解读的钥匙,让我们能很好地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含义。 2、从题材中去挖掘主题 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假如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3、从写作背景寻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熟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假如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4、抓中心句来分析主题 有些小说的主题直接体现在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某段话中,阅读时我们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表现主题的句子。中心句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如鲁迅小说《故乡》,其主题就是结尾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假如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就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熟悉和情感态度: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中!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也有一些线索人物、陪衬人物等次要人物。在分析作品主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作者通过酒店小伙计的观察,写出了酒店老板、短衣帮、官员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和世态炎凉,麻木不仁的群众。 6、从细节描写探究主题 典型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有了它,人物形象就会丰满感人;丢了它,就会干瘪乏味。要感受人物形象,对细节描写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入得庙门里,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这就“逼”林冲奋起反抗。 7、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一篇写人们的想象力是如何丢失的小说《智力测验》,给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所有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都不屑一顾,甚至一起起哄。再到某政府机构去采访,结果小官员看着大官员,大官员又向秘书求救。而同样的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是眼泪”“是肚脐眼”“是围棋”“是表”等等。通过情节发展的一系列展示了想象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流失的,发人深省! 8、从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从作品的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人生悲剧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祥林嫂再嫁、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一般民众都表现得冷漠、麻木、无情。特别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现到了残忍的地步:他对祥林嫂的再嫁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祥林嫂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正因为他对祥林嫂的这种歧视,才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最后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穷困而死。对于祥林嫂的死鲁四老爷还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思想对国民的毒害是多么深! 9、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定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赞美了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优秀品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敬重和爱戴。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10、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 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 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5、鉴赏小说可以从六大方面着手,分别指什么

人物,情节,线索,语言,背景,写作技巧,应从这六个方面,具体如下,望采纳

小说鉴赏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究竟怎样鉴赏小说,也许各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会不尽一样,但我们觉得,从小说作品的构造入手来进行鉴赏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减少盲目性,同时还可引导读者如何从迷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鉴赏。那么,小说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和语言。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小说鉴赏的问题。

(一)人物的鉴赏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总体而言,文学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现(或称直接表现)与戏剧性表现(或称间接表现)两种类型。概括性表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甚至明确地解释人物动机;戏剧性表现就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这种概括性的叙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要仔细分析。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这主要是根植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这就说明了神话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辩证统一,或者也可以说,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应是生活中人物的变形,其本质是相通的。我们鉴赏小说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应当努力从中悟出人情才对。要理解神、兽、怪与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审美特点,注意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去分析,切不能将他们排除在现实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赏,否则就难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二)情节的鉴赏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这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仍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对他嘲笑、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请看老作家魏金枝对《阿Q正传》的一段情节分析:“写一个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地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他写的画押却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我看,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节画押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岂不是都尽情地表露出来,然而那只是一个最后判决的场面描写。”由此抓住场面和细节的情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了,应对我们有所启示。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是伏笔,什么地方是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即可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含意深远的特点。这三次均是写同一个人物进荣国府,但每次却是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层更深一层。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可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三)环境的鉴赏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明末文学家王夫之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一切描写景物的文字都在于写作者之情意。所以,我们鉴赏小说,就应注意从环境描写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的行动和命运以及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在《红楼梦》中,作者写蘅芜院的环境:“阴森透骨”,屋外长着“愈冷愈苍翠”的“奇草仙藤”,屋内“一色玩器全无”,像“雪洞一般”。这样的环境正好衬托出带着金锁而高唱“妇德法”的薛宝钗阴冷无情、装愚守拙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的揭示,不仅透露出作者对薛宝钗其人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可看出封建礼教虚伪性的一面,而这正是作品主题的内容之一。

环境描写一般是写实的,但有时也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这样也就自然地对主题起着一种暗示作用。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说环境,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与小说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均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因为小说是以写人为中心,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终是最为基本的任务。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这里不再细述。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小说感染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别注意创造一种特有的小说氛围,而创造小说氛围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描写的渲染、创造和加强的。鲁迅小说《药》的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在华老栓为儿子买“药”走在街上时:“……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死气沉沉、非常压抑的感觉,使人感受不出一点生命的活动。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我们还会进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后的那种沉寂冷肃的氛围。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因为小说以写人物为中心,而人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又导致特定的环境可使人物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动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反映更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环境是人物命运形成和演变的客观条件和原因,特别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强调“这一个”环境中的人,强调环境对人物及情节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在小说中的这种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第8卷第352页)。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的许云峰与江竹筠的形象,等等,无不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他认为生活是这样的,人应当这样地去生活。当然,在这里,我们不难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这里,也正是我们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杨沫在《谈谈林道静的形象》一文中,曾详细介绍了她塑造林道静这个人物的意图。她说:“我知道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种主题和思想可以从多方面,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而我只能从我自己的比较熟稔的生活,用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表现。因此,我选择了林道静,写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改造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这段话,较为明确地表明了人物与主题的紧密关系。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为代表的封建恶霸势力,以及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的封建落后意识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这一主体矛盾最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小二黑他们获得了胜利,这就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迷信思想、包办婚姻的看法。抓住了这一点,主题也就好理解了。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是歌颂白洋淀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当敌人的大船追赶水生嫂她们时,作者写道:“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在这里,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不难看出的。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可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6、分析小说主题方法总结 (7点)

阅读小说,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如何读小说(文体知识三)
作者:马丽亚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按照篇幅的长短,小说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阅读小说,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如《故乡》中写闰土的肖、像变化:“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当“我”20年后回到故乡又见到闰土时,他“先前的紫红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外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穷困的现状。通过分析闰土的外貌变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如《孔乙已》一文写孔乙已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这种只有孔乙已才有的个性化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变色龙》中“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街上乱跑的人看看”, “这小狗还不坏……怪伶俐的………一口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等等。闻其言,见其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便暴露无遗了。
心里描写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重要手段。如《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在听说了这最后一课时的内心独白: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以及下文韩麦尔先生让他背书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小弗郎十对自己以前幼稚、贪玩、不爱学习的懊悔和自责,展示了他对国语“失去了才觉得珍惜”的心灵境界,以及他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使得他这个人物形象逐渐地丰满起来。
(二)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把握这一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抓住小说情节,小说的层次结构就清清晰晰,作家构思布局的巧处也容易把握。
(三)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要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而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心里描写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重要手段。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兵的操练,目的在于交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又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就刻画出沙皇俄国警察统治下恐怖、死寂的气氛,突出了主题思想。《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烈日、暴雨、风尘的描写,同样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7、如何欣赏一本小说?

如何欣赏一本小说,以国外小说为例。
第一、了解和认识翻译者。因为我们阅读外国小说大多数会选择翻译版本。但是因为翻译版本不再少数,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权威性的版本。很多时候,好的翻译版本,翻译者会在前言详细介绍作者和这本著作的基本情况,以及他自己对本书的评价。
第二、了解和认识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部外国小说总会带着那个时代特征的历史背景。因此,我们要想理解和认识这部作品,就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第三、了解一些外国历史文化。我们在阅读外国小说的时候,不可避免会遇到不太理解内容。一般翻译版本都会有注释,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通过这些注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认识这本著作。
第四、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当我们看过以后,书中总会有些发人深思的句子和段落。

第五、可以思考书中的主题。一般来说,外国小说尽管篇幅不限于长短,但是总有个基本的主题思想。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以后,就会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或者消极。我们只有联系到作者那个时代,作者本人的丰富经历和阅历,才能明白和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六、艺术风格 。作者的文学语言艺术可以从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对白、环境描写、心理刻画来体现出来。文学和绘画还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用在外国文学欣赏上也很

8、怎么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去看

分析小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时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一篇小说中可以写一个人物,也可以写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集中体现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妇、于勒、船长、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小说通过他们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们自私、庸俗、冷酷、势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
第二,分析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钥匙。
例如,《变色龙》中,围绕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不同,其态度前后六次翻来覆去地变化,通过这个主要情节的展现,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第三,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介绍,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人与人关系十分冷漠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因此,孔乙己的命运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人们才会嘲笑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情地鞭挞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总之,分析小说要从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细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说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与如何从主题思想角度赏析小说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