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如何

1、《天龙八部》等武侠小说进入高中语文课本,你认为有何利弊?

犹记得在初中高中阶段,玩不起游戏机,只能去租书摊子上以五毛钱一天的价格租小说看。那个时候最为跑火的就是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我最喜欢的是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部小说一部不拉,有时候赶时间,通宵达旦看小说不说,上课也偷偷摸摸地放在抽屉里看,无数次小说被老师收缴。

那个时候我也许想不到,当年被老师痛斥为误人子弟的闲书,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教材,学生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看了。金庸《天龙八部》中的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组成”神奇武侠“单元。

对于高中教材中出现武侠小说是好还是不好,当时有一个调查,结果显示:23.6%的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武侠精神也是有可取之处的;16.38%的人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武侠小说进入课堂会教坏学生;还有将近一半的人则认为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老师怎么讲。

武侠小说进入课堂,家长主要担心的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侠义精神,盲目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将会带来一定的危险;还有就是现在是法治社会,那快意恩仇的江湖习气过时了,落伍了,也要不得。有些家长觉得武侠小说过于中注重武力,描写爱恨情仇,有些地方的描写比较露骨,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倒是认为,武侠小说并非是洪水猛兽,当年我们都看武侠,只是单纯崇拜书中主人公的侠义精神,很少有人是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而去好勇斗狠的。说到爱恨情仇,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打开网页,多少比这些武侠小说露骨百倍的描写充斥其间,学生应该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所以我是比较支持武侠小说进入课堂的。

第一:武侠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很多还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比如《天龙八部》,就是围绕着大宋,大辽,大理,吐蕃,西夏之间的纷争展开的,而金庸《鹿鼎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小说也是各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虽然不能完全当作历史来学,但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情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其次,现在武侠精神并没有过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中的郭靖,萧峰,张无忌等人物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吗?

现在我们学生身上的那种除暴安良,嫉恶如仇的精神不是太盛了,而是太缺了。很多学生看到不良行为不敢制止,在恶势力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缺乏正义感,缺乏斗争精神,没有侠客们那种蔑视强权,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胆气和豪气。

再则,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小说文笔流畅,大开大合,对于场面描写更是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方法也是很值得学生们学习的。武侠小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不必大惊小怪,武侠小说也有经典,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得到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2、金庸小说不应该进中学课本的理由

语文(台湾那边叫国文)课本有什么?就是一些学生平时不愿意读的经典作品,例如古文。金庸小说进入课本,势必会导致古文的让位。北京中学语文课本中《孔雀东南飞》、《过秦论》、《六国论》不是因金庸小说的进入都转移出来了吗?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古文知识的匮乏。 教材是培育下一代的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如果把武侠小说作为其内容,那不是用变味食品去让我们的下一代去吃. 金庸小说不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金庸小说在逐步向教材接近,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 教育不是娱乐。中学课本的编写是一项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大事,选择什么样的文章进课本,必需慎之又慎,对下一代负责,其标准也必须是:孩子们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动人,作为消遣读物休闲时刻读一读倒也无妨,但其思想性尚未优秀到可以担当“课本读物”的重任:善恶因果报应,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思想的宣扬,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态度,对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中学生而言,又会引起什么反应?
而在人物刻画,以及场面渲染等方面,金庸小说也未必比《水浒》高明。
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金庸小说可读,但不可作为“课文”来读

3、金庸作品该不该编入教科书?

我是教高中语文的,对这个问题也关注不少,大多数观点都是支持,编者也从没想要让金大侠给鲁先生让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金庸将侠文化发挥到机制,学生有了解的权力,辨别的权力,分析鉴赏的权力。下面是众多观点,楼主可以参照

1.应该入选
事实上已经入选教科书了```山东高中的教科书里面已经有了金庸的影子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武侠小说```
凡人总是将其视为打打杀杀```其实是错误滴`````武侠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文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豪杰梦及不可实现的梦想所开展的一片新天地````
下面这篇文章代表了我的观点```也是我认为写得比较理性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另外``楼上的那位提供的网址点过去为什么不是相应的呢?不会是托儿吧?呵呵````

非正统文化下的精神文化----浅淡中国现代武侠文化

我一直都认为武侠是一种文化,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正统和非正统之分,而武侠文化正是这种非正统文化下的一个支流.我说这话,有人要提出异议,同样是文化,为何要提出正统和非正统之分?其原因有三:

一,正统文化有被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界所广泛接受的现实性,非正统文化没有.

二,正统文化所挖掘的深刻内涵,反映着人文社会中固有的生活底蕴与物质意义,非正统文化缺少这种功能.

三,正统文化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从正统文化摸索出的生活规律,可以作为考察某个民族在自身发展与延续过程中的行为作标与人格尺度.非正统文化不具有这种价值.

因此,如果想要文化在人文的天平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就要在文化拼盘的另一端,放上等量级的砝码,这个砝码就是民族文化的人为区分.只有人为的区分了文化的正统与非正统性,才有可能对某些特有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解构,这里,我们只说非正统文化下的一种精神文化----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势.其发展历程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并非源远流长.最早追溯的年代应该是明朝时期的<水浒传>,它是第一个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效早的在文学舞台上,灌输了"武"与"侠"的概念.虽然这种"武"与"侠"在精神力度上与后世形成的武侠形势还存在着模糊的界限,但是它为后世武侠小说的开创却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且成为<昆仑奴><聂隐娘><儿女英雄传>等具有现代武侠小说文化雏形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武侠文化前期的发展,顺应的是一种历史潮流.因为一门文学的进步,总需要后世作者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使文化在宏观上形成某种延续态势.然而人类数千年文明所积累下的劣根性人本位,总是不断地把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功利性的目地,虽然它间接的剌激了这种事物的迅速发展,却也同进给事物的同类性周边环境带来了混乱和负面影响.

首先,开创现代武侠小说先河的,首推文学大师梁羽生.据说,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的由来,竟是二个"门派"的"掌门人"因为"门户"之见在澳门的一场比武.而且据说这场比武三拳二脚之后,便以一派"掌门"将另一派掌门击倒在地而宣告结束.然而,这件事却剌激了梁羽生所在报社的编辑,这位编辑亲眼目睹了社会大众对这场比武追逐的狂热性,认为如果写出这样的故事,一定可以吸引众多读者,为报社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因此他把这项重任交给了梁羽生,梁羽生本人也热衷于新式文学的开创,于是现代武侠文化的第一部著作<龙虎斗京华>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了.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奇想,但是功利性的目的最终却促进了一种独特文化的开创和延续,这不得不说是文化发达的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现代武侠小说因为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而迅速走红,但是真正使武侠文化遍地开花,并且人气指数迅速升高的,还是九十年代中期,金庸走进"侠坛"的那一段时期.二大"掌门"在澳门的比武,同样剌激了身为梁羽生同事的金庸.因此,三十几岁的金庸在经过几年的准备之后,也"全副武装"的在"侠坛"开创自己的领地,并且迅速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群.金庸的前几部小说并不特别出众,但是从<射雕英雄传>开始,金氏就已经在"侠坛"上独领风骚.并且很快成长为武侠文学的重量级大师.他的名气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据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由此可见,金庸武侠小说在普通中国人心中的影响是何其的深广.

从文化的角度看,梁羽生与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以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名播于文化界,但其文学形势上仍然未与明朝后的白话传统文学脱钩,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遗留.但是,它更注重了"武"与"侠"的渲染.在武打动作与招式刻画上,真正达到了现代人公认的武侠作业的成熟.

武侠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最初开创空间的无限广阔,吸引了众多热衷此道的侠迷,也培养了一大批武侠写手.以古龙为代表的另一武侠派别开始成形,并且迅速壮大.古龙的武侠小说,据某些武侠研究者称,是继承了西方文学的一些优良因素,但我个人更热衷于说他是在传统武侠风格上达到了某种创新和突破.毫无疑问,古龙的武侠小说已经在传统文学上脱胎换骨,他的风格无论在语言文字上还是在结构形势上,都与成熟流利的白话正统文学划上等号.这完全可以说成是用正统文学的一些文学样式来创造性的发展非正统文学下的新式文学.比如古龙小说的语言文字趋近散文化,情节构成有推理化倾向等,这些都是古龙武侠小说的突破性亮点.因此,可以这样说,古龙小说在武侠文学上另外开创了一个变数,他是这个变数的领头羊,并且带动了后世许多武侠作家和写手来效仿这头领头羊,把武侠文化推向另一个高潮.

武侠小说的接力棒传到了温瑞安手中,已经无法再达到另一种高潮性突破.其原因有历史因素(白话文的发展已经牢牢定位),也有现实因素(武侠作家层出不穷,各种文学样式过渡泛滥,使其不能再在武侠文学形势上寻找新的定义域),更有武侠文学自身的局限性因素(武侠文化毕竟是非正统文化下的支流,与正统文化的广大与深厚无法相提并论).因而,纵观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只能说是在古龙的基础上把散文化,推理化更加深入一些,甚至把武打细节(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渲染得更加神乎其技(像神州奇侠系列中屈寒山的剑,我就不明白他身上怎么藏着那么多剑?木剑,铁剑,,,什么剑都有,这可能吗?)不过,温氏武侠文学个性上还是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不然他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读者群.我个人最佩服他小说中的奇特情节与想像力度,像<四大名捕>系列中的"碎梦刀".那把刀的来历,特性等等都是一个个吸引人的迷底.有人说,温氏是继承了金,古两大家的优点,这个说法我倒是不敢苟同.这里我只说出自己的意见,至于详细原因,我暂时持保留态度.

古,温武侠小说是继梁,金武侠小说之后的另一种形势,这是武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当然,这种结果并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势,它还会生成许多其它形势的变种(像多以顽童为主角的李凉小说).我个人认为,古龙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脱略了历史范畴的局限,使武侠小说的情节构造变得随心所欲.温瑞安虽然没有完全脱略历史,但是其小说中所极力渲染的血腥和暴力,却非常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某些激进心理.他们成为温氏小说读者中的最重要一群.

武侠到了黄易的手里,已经看不到什么武侠味儿了.我一直都认为他写的不是武侠,也不应该排列在武侠作家之列,如果说他是想借用玄幻的手法在武侠作品上寻找突破,那么我只能遗憾的说,他走错路了,这直接倒至他与武侠大家的招牌越离越远,但是与玄幻大家的牌子却越靠越近,最终一举成名.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一厢情愿的看法.

现代武侠文学从梁金起始,直至古温为止,这段发展历程基本上是呈弧线走向.也就是说,从起点到高潮这段函数图像基本上绘制完毕.从这段图像的尾部再继续向下,就开始逐渐弯曲,反映到文化现实中,就是武侠文化的下坡路已经在高潮迭起的巅峰时刻完成了对自身走向的整体搭建,这种趋势具有多种原因:一种是我前面所说的三种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武侠文学自身的局限性因素).二也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功利性,也就是说,许多在文学市场上毫无作为的失意文人以写武侠为职业,它们出于对自身生存需要的考虑,不再注重武侠文学的质量,一批批为"文化消费"而消费的抵挡作品层出不穷,量多而质差,至使大量读者对武侠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另外还有社会因素(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品位的增高,追逐正统文学的趋向强化等等),这些都形成了对武侠文化大负荷挤压.

纵观武侠文化的发展,大至就经历了以梁金古温四大家争鸣的局势.分析和解构这四大家的文学动态与写作手法可以看到武侠文化在当今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这种发展不容乐观),如何继续开拓文化视野和挑起武侠文学大梁,已成为武侠文化能否保持独立格局的当务之急.武侠文化不是正统文化,但它却是填补人们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怎么利用好和调理好这份精神食粮,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仍然是写手们不段追求和思考的文学主题.在本篇里,不再过多评论.

2.支持金庸作品入教材:http://club.yule.sohu.com/r-zz0155-137754-0-0-0.html

3.百家争鸣--百度贴吧--金庸吧:金庸小说入选语文教材该不该?http://tieba.baidu.com/f?kz=46907341

4.金庸小说入选语文教材该不该?网易新闻中心众家媒体观点
http://news.163.com/05/0304/21/1E1GOV1G0001120U.html

4、据报道,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近日被节选编入了中学语文读本,引起社会关注.从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看

近日,金庸的《天龙八部》、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这些原本让一些家长惟恐避之不及的武侠小说,首次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两者合成一个单元——“神奇武侠”。与此同时,一篇对奥运冠军刘翔的新闻特写首次被收入上海市小学教材,创造了上海市教材快速引进最新时文的纪录。于是,有关武侠小说价值与教材教学改革的话题成了焦点……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读本———

《读本》的目录第5课和第6课内容便是节选的《卧虎藏龙》和《天龙八部》

《读本》节选的《卧虎藏龙》内容占了6页纸

■入选教材

语文读本第四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

■节选内容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骏……”课文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讲的是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高手一节,充分展示了他的绝世武功和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

编写者可谓用心良苦,还留给学生们这样一道作业:“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成就足以进入文学史,也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再好也是通俗文学,只有娱乐的作用,难登大雅之堂。对此,你怎么看?”

■金庸作品欲入初中教材曾遭强烈反对

早在2001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的作品将入选,引起各方激烈的争论。批评者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教师也担心,武侠小说里面的打杀场面和言情描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种种压力下,教育部出面辟谣,明确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当时也表示,不会收入金庸的武侠小说。

5、金庸小说应选入中学教材的理由

金庸的文笔雄健,文风大气,而且他本人文化素养极高,其作品中文化和历史背景很回深,颇有种以假乱答真的感觉。
入选中学教材的是燕云十八骑闯少林那一章吧,那一章可谓金庸作品中经典大战之一,情节紧凑,跌宕起伏,一环扣一环,文字畅快淋漓,让人读过之后如饮醇酒,特别是三人当众结义那一段,让人血为之沸。老实说,这份驾驭文字的能力,是很多被封为“大家”的作家所远不能及的。

6、武侠小说选进中学课本好吗?

未尝不可。 中学生正是学习的阶段,由于自身的原因,阅读量很大。而许多孩子都比较喜欢看武侠小说。但如果未经指导的阅读,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对于社会的认知不深,以及正处于多幻想爱憧憬的年龄,读武侠小说也容易“走火入魔”。 所以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把武侠小说编制进中学课本,可以由老师给与学生们讲解对武侠读物的认识,让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武侠小说的含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作用。并且很多武侠小说的文学内涵很高,如武侠大师金庸的众多作品,这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金庸小说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如何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