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家哪部小说好看
《解密》。小说的布局和里面的人物都很吸引人的。尤其喜欢这本书的开篇,有一种久远的神秘的感觉。
2、麦家的《人生海海》中,让你最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本书?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上校因为肚皮上被刻字这件事,一直无法释怀,在流言蜚语之下被逼疯。我觉得这本书充分展现了人性当中的弱点与不堪。面对自己认为的缺陷,面对周边的指指点点,就算是强如上校的大英雄,依然会被击垮。
上校的囚笼上校天赋异禀,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如果不是肚皮上的字,在乱世当中,上校理应有一番大作为。可就是肚皮上被刻下的字,成了将上校囚禁的牢笼,改变了上校的一生。
我们可以尝试做另外一种猜想,如果上校没有非常在意肚皮上的字,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大概他的秘密会传的尽人皆知,那段不堪回忆的过往,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像我们谈论某个大明星的八卦一样。而上校呢,在他人谈论自己的同时,他可以利用自己过往的战功,发挥自身的天赋优势,在事业上大展拳脚,成为众人只能仰望的存在。相信到那时,没人敢轻易谈论这段过往,上校事业上的成功,会帮助他建立自己的威望。
可惜对于上校来说,肚皮上的字,是他怎么也没办法释怀的痛楚。可以说,正是上校强烈的自尊心,制约了上校的发展。释怀这种事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发生在哪个人的身上,却绝不是那么容易便能做得到的。就像那些被网暴之后,做出极端选择的少年少女,他们原本可以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只是迈不过自己的这一关。人性的弱点如此,想要克服谈何容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大家都想要保护自己的秘密不被他人轻易发现。许多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最想知道的,往往是他人身上不愿意被发现的秘密。甚至不需要真凭实据,只要稍加猜想,有一个看起来合理的逻辑,便可认定这个背后的真相。而那些澄清的声音,确凿的证据,往往都会被抛之脑后。就像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很多时候,大家根本就不在乎真相,他们只相信自己以为的。
上校终于等到了真相大白的一天,对于上校来说,真相来的有些迟了。不过还好,那时的他已经不会因此而痛苦。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并没有因此付出足够多的代价。或许在某个深夜,他们会回想起对上校的伤害,心里产生几分愧疚。可更多的人,应该不会在乎他们做过的事。他们可能会将一切归咎于上校,觉得他说清楚不就好了,这一切都只是上校自己的原因。
流言蜚语之所以伤害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往往那些传播流言,不顾事实的人,并不会因此受到惩罚。他们不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肆无忌惮的妄加猜测出现在上校的故事当中,也出现在现实的生活当中。
比如玫瑰少年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没等到有能力尽情绽放的那一刻,就败给了身边的流言蜚语。可能这件事当中的那些施暴者,当时只是觉得有趣,好玩而已,真的没有任何的念头,要夺取少年的性命。可每一次的讥讽嘲笑,每一次自己为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却对少年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他失去自己的生命之前,也曾尝试过解释,尝试过求助。可真的有人想要拯救这个孩子吗?又有谁能够在浪潮般的恶意当中,用自己的善良将少年拉回到自己的身边。
玫瑰少年的故事,上校的故事,都并不只是个例而已。还有许多正在遭受流言攻击的“上校”期待着被放过的一天。流言真的会消失吗?人们口中的“言论自由”的界限又在哪里?期待在另外的故事当中“上校”能够变得更强,强到流言蜚语伤害不到他。也希望每一个和上校一样,看似稍显与众不同的人,都能有颗强大的内心,正视自己的不同。用足够有力的回击,教会那些流言散布者闭嘴这件事。
3、如何评价麦家新作《人生海海》?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内容那就是讲述了主人公上校的一生,而这位上校是麦家以自己父亲地形象为原型塑造出来。这本书也是卖家与自己的父亲和解,与自己的过去曾经苦痛的经历和解,是一本有人生厚度的书,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是我们所有人都缺少的东西。这本书的叙事线多,但是不杂乱,剧情发展抽丝剥茧,在重点的情节关口着重描述,甚至烘托出了悬疑之色彩。在书中将上校这个小人物的命运置身于大时代中。通过用上校的故事,牵动整个小说的发展。在这部书中上校被塑造成了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用小说中的人物说那就是英俊能干,英勇,幽默。虽然他有很多优点,但是他的命运却很悲惨。上校当了木匠,后来被抓去充了军,他本来想好好当兵,但是阴差阳错又被抓了去做特务,做了特务就算了,又因为自己被女日本军人看上小腹被刺上字,上校之后的命运也因为这个腹部的印迹而起。
通过上校的视角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了这个传奇,英雄人物令人叹息的一声,他一直都在守护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影响了他人生中的很多选择。他一生也在为这个秘密所困扰。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评价这本书,第一方面是人物塑造,在人物塑造方面。里面的人物性格迥异,性格鲜明,令人印象颇深,叙事性很多,但是不杂乱。第二是故事本身有极为精彩。读完后就会感叹命运的不公。三是给读者开了上帝视角,一直以第一人称来看待这个小人物的一上校的一生。让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曾经不能自拔。在读完这本书以后,通过上校的故事感悟到了什么也很重要。人物性格很完美,但是最后的命运却很悲惨,也被被逼疯。你在读书的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就会有很多情绪在里面。这个上校的一生也实实在在的很心疼他。
4、麦家的全部作品是什么?
列表:
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
中短篇小说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让蒙面人说话》、《充满爱情和凄楚的故事》、《军事》、《麦家作品集》四卷、《麦家文集》五卷、《天外之音》、《黑记》、《陈华南笔记本》。
随笔集:《捕风者说》、《人生中途》、《八大时间》、《非虚构的我》。
写作特色: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
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
5、麦家《暗算》内容的真实性
麦家《暗算》不是取材于历史,即使历史上真正发生过。
麦家,居成都。出版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小说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让蒙面人说话》等多部。其笔下人物均系一群智力超凡的天才特工,其文风智性灵异,偏执不羁,是中国”新智力小说”和“特惰小说”的开创者。
小说都是编造的,但蔡智恒先生说过,在真实生活中加以编造,才造就的小说。从作者麦家一路的写作风格来看,他个人是擅长这种谍战小说的,或许他本人读过“戴笠”等非常多人的传记,再加以想象。
《风声》中的故事,在那个特别的年代,应该是存在的,但远没有麦家笔下那样惊心动魄,小说,便是营造出气氛的工具,让人感同身受。而麦家,作为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文字功力自不必说。
关键在于小说的本质:所有小说,都是编造的,即使它来自于生活。
(5)麦家的小说如何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麦家表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1981年麦家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这是一所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秘密院校,毕业后麦家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
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罕见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永远的秘密。
麦家后来离开了情报机构,然而,他曾经的战友们却没有走出他的心间。时代在转眼间变的喧嚣,越是喧嚣,他们在麦家心间的形象越是变的鲜明、亮丽。
麦家表示时代变了,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他相信,他的战友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麦家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
就怀着这样的情绪麦家以魔术的方式通过小说《暗算》再现了他的战友们,这也是唯一能展现他们的方式。在喧嚣中依然像磐石一样坚定、安静的人,麦家怀着感激的心用《暗算》来纪念他的老战友们。
麦家从军十几年,对情报领域的工作与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对那些从事秘密工作的怪才英雄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无奈的惋惜。可以说《暗算》就是麦家为这些秘密工作者们树碑立传的明证。
6、求麦家小说《风声》读后感
《风声》讲述了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老鬼破译电报的能力超强,打入了日伪情报组织内部,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时,他机智地与日伪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使得组织内部陷入混乱,搞不清谁是真正的“老鬼”。但因条件所限,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在中国,麦家的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从《解密》到《暗算》,再到这部被命名为“《暗算》第二部”的《风声》,麦家坚持书写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坚持塑造一种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 他在论证这种生活和人格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绵密的叙事耐心和叙事才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品质。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和事实感,这也是他改编的电视剧《暗算》能够风靡大江南北的秘密所在。在一个以虚构和编造为主要生产动力的年代,麦家这种以实证精神为叙事基础的写作,为读者的文学想象提供了牢固的边界。他的小说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就在于他有一种实证能力,能把假的写成真的——这其实是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禀赋。麦家写的是敌特工作,是捕风者(密码破译者)的神秘生活,这种生活,因为一般读者不熟悉,本来具有很大的编造空间,然而,麦家主动放弃一个小说家的虚构自由,而是迫使自己跟着人物和事件的情理逻辑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强大的自我生长能力,因此,真正推动麦家小说向前发展的,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洋溢在人性和事件里的那种深刻的情理。通过这种情理逻辑的严密论证,麦家所建构起来的小说宫殿才获得了坚不可摧的真实感。《风声》尤其如此。一个人在险恶、闭抑的环境里,要将生死攸关的情报传送出去,如何掩护自己?如何传送情报?如何转败为胜?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何既坚强如铁又狡猾似蛇?《风声》借由潘教授的讲述、“我”的推理、顾小梦的抗辩、靳老等人的回忆,以及“老鬼”本人潜在的自我陈述,步步为营,小心求证,每一个事实的出现,都可能被另一个事实所推翻,每一种说法的诞生,都可能受到另一种说法的质疑———麦家正是在各种事实和说法的互相驳难中,使人物丰富的内心获得了强有力的塑造。这也是我欣赏麦家小说的理由之一:他的小说是有真正的人物的,他笔下的人生是可以站立起来的;他的小说是在为一种有力量的人生、一种雄浑的精神存在作证。二十世纪以来,小说多写黑暗、绝望和恶,并且写得惊心动魄,这种来自人性深渊的力量同时也粉碎了作家对世界的信心———他再也无力肯定一种健全、有信念、充满力量的人生了。这些年的中国小说重复了西方文学的这条写作道路,再加上近年消费文化的隐秘介入,平庸人生更是成了大多数小说的主角。很多人都觉察到了,这样的阅读令人意志消沉、精神涣散。《风声》的出现是一个信号。它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尽管令人悲伤,但仍有获救的希望。一种贵重的人格、一种庄严的人生并非已经死灭,而是仍然活跃于广阔的世界之中,问题在于,作家有没有能力使之站立起来。把凡俗的人生和雄浑的人生对接,把渺小的人物置身于理想的悲歌之中,疲软的小说也会由此获得一种重要的、肯定的力量。《风声》中“老鬼”的成功塑造,就为麦家进行一种肯定性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在这个价值被一些人颠倒、践踏的时代,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一个叫米格的朋友看完电影《色·戒》后说:“身体从来都不是隐私,理想才是。对那些把理想埋在心底,用身体的湮灭去成全理想却不曾有过一句辩白的人,政客和看客不敢直视,无法理解,也不会去宣扬。国人,是常遗忘的。”诚哉斯言。“老鬼”、顾小梦式的人生何尝又不是被国人遗忘的?这样的遗忘,映照出的其实是当下文学中触目惊心的精神残缺:没有希望,绝望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光,你写的黑暗可能是假的;没有理想,甚至连幻灭的表达也显得空洞而轻飘。因此,今日的文学,急需向我们展示更多的肯定和确信。或许,《风声》和《色·戒》同时受到关注并不是偶然的,它恰恰暗合了中国文艺的精神转型:在文艺中,在现实中,那些滚烫的、坚定的身体战争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令人尊敬的痛苦、一种庄严高贵的人生;懂得辨识、体认这种人生的民族,才堪称是一个精神已经成人的民族。因此,我乐意把《风声》看做是一个新的、肯定性的文学起点;而写出了《风声》的麦家,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