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小说如何具有文学性

1、如何评价刘慈欣的《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三体》以气势宏大的故事架构、瑰丽新奇的科学想象、浓郁朴素的人文反思,写成了一部带有崇高意蕴的太空史诗,征服了广大读者。

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

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误打误撞地触皮誉及人类最核心的秘密。刘慈欣在《三体》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这一次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三体》里面那个三体游戏,想象奇崛恢弘,对于三体星系这一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燃仔段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

刘慈欣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来讲述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在构造了一个丰满坚实的三体世界以后,他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发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

在戚嫌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种独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级别上的一种超越。

《三体》所体现的,是高级别、高水平的想象力。个中关键,在于幻想的自洽。刘慈欣提供的,是一部纯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个与科学理论、逻辑推演都自洽的世界。

诚如他曾写道,“好看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般真实”。为达到这种真实,自然不能免除种种束缚。

进行“自我约束”的写作,要比童话式的不羁想象难出许多;也正是这种难度,和因之而成的周密、完备、自成体系,让三体世界免于坠入虚无,最终获得成功。

Facebook创始人扎尔伯格在社交网络上称自己正在读刘慈欣的《三体》,还简单介绍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这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中国科幻小说,甚至现在好莱坞都将它作为剧本来拍摄电影。我最近一直在阅读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三体》可以让我很好地缓解阅读的疲惫,并且也不会无聊。”

有意思的是,《三体》的英译者刘宇昆在下面回复了扎尔伯格,称“我是此书的译者,愿你喜欢这本书”,并在后面用括号附称“你肯定想要读完整套小说”。

2、为什么很多评论都说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没有文学性,人物塑造不丰满呢?

阅读经验和习惯造成读者和评论家得出《三体》文学性不足人物不够丰满的的结论

文学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评判往往囿于自身的经验,文学评论家会以中国传统小说为背景衡量《三体》,而普通读者会以大量网络小说和通俗小说为标准衡量《三体》,从这样习惯的角度为标准,《三体》确有可能被误解为文学性不足,人物不够丰满。

首先《三体》的叙事是超级宏大的,时间贯穿几千万年,空间横跨几百光年,在这样的“宏作品”下,我们如果用《红楼梦》级别的细节、细腻和丰满来要求和衡量《三体》是不公平的。

另外,《三体》是硬科幻小说,小说中(特别是2、3部)几乎所有的社会背景和科技背景读者都没有认识,需要大刘花费大量的笔墨进行“建模”,这个“建模”本身需要宏大精确合乎逻辑的想象,需要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

对于人物的丰满,我们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人物的丰满不是靠文字堆砌的,不管涉及的描写有多少,只要这个人物深深印在读者头脑中,对读者来说,就是丰满的。

凡是认真读过《三体》的读者,对着墨多的叶文洁、汪淼、罗辑、程心的印象之深刻自不必说,就是着墨相对少的伊文斯、章北海、庄颜、关一帆、艾AA的形象同样是非常立体的。但是如果非要把程心的人物丰满度与林黛玉进行比较,那就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三体》是伟大的具有丰富文学性的作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认为的人会越来越多!

纯粹从科幻角度讲,《三体》的精彩程度超乎想象,尽管距离初次阅读已过多年,但其中不少细节,尤其是硬科幻部分,仍旧历历在目。表面能达到绝对光滑的“水滴”,利用曲率驱动的飞船,量子纠缠原理制造出的“智子”,漂浮在木星上空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城市,还有三体星人那神奇的生存方式等等。

最后,我们列举一个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牛逼的导演敢说可以把《三体》成功的拍摄出来,这不是特效的问题,而是“叙事难度”的问题,从这一点讲,我们可以反推大刘的叙事能力和叙事水平的强悍程度。

其实,我想表达:说《三体》缺乏文学性和以及人物不够丰满的人,并不是说他们黑刘慈欣,而是他们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习惯(评价经验)不适合《三体》这样的“宏文学”。

刘慈欣公开承认的老师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与罗摩相会》,简直就如同一篇冗长的说明文,如果不是因为奇幻的想象力,可能大多数人根本读不下去,(而且就算你津津有味的读完了,但没有一个人物形象可以长久保存下来),相比之下,我认为大刘已经大幅度地超过了他的这位老师。

所以,在硬科幻文学领域,刘慈欣不是文学性与人物塑造的反面教材,恰恰相反,《三体》已经是硬科幻文学领域文学性的典范和代表。

3、如何评价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

喜马拉雅出品的三体广播剧全集资源现在还有,并且已经完结了,所以如果想去睁键听的话,还是可以去听的。我觉得像这种科幻小说,其实如果有图片一起看的话,会更加具有震撼力。听的话,或许会少点味道。

其实说起来挺惭愧的,三体这本书是我疫情期间读的,一直都比较喜欢,然后我最近才知道,刘慈欣居然是位男性作家,或许是因为他的名字比较具有迷惑性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对三体这本书实在很着迷的时候,当时就是有一位女性作家也获得了科学幻小说这部这方面的大奖,然后我就阴差两错地把二者对应在一起,然后我就一直以为刘慈欣是位女性作家。

后面当我意识到刘慈欣是为男性作家再去看他的书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她居然能将人弯滑的感情写得如此细腻并且理性,真的是很不容易。刘慈欣写三体这本书的确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他真的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其实刘慈欣除了写了三体,他还写过非常多的科幻小说,比如说带上她的眼睛,还有球状闪电。

不过因为带上她的眼睛,我如果想到这个画面的话,我就觉得还是比较令人恐怖的,然后所以这部小说还是没有看的。在他的所有小说中写的最好的应该就是三体了,首先,三体他的篇幅是非常长的,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去看这本小说的话,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还有一点就是三体中涉及到的人物非常的广,甚至说你看这本小说,你需要做一个框架图来理清其中的脉络,比如说像其中出现的非常多的科学家的名字,还有像政府领导的名字,还有政府的机构的名字,以及向外来星体里的人员的名字都是非常多的。

里面还涉及到非常多的一些历史故事,比如说像古希腊这些故事悉闹巧,在里面都有涉及,所以我觉得看他的书还是能学到非常多的知识的,而且你随着年龄渐长,知识量的增长,然后你再回过头去看的话其实感觉都会不同的。

4、为什么说《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一?

      霍金评价三体
      如果我们遇到了外星人,很显然地,他们恰好和我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虑到人类当前的活动范围最远仅限于地月之间(目前还无法将人类送上火星)吗,也就 38 万千米,而目前太阳系内毫无生命现象,最近的恒星也在 4.2 光年以外.所以,如果近些年来能够遇到外星人,他们应该会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其科技水平应远高于我们(足以轻松消灭人类).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生物学、天文学、社会学、哲搭禅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个人非常喜欢这套书.
      《三体》对我最大的触动是敬畏和通达,让我每每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人和学生们,尤其是看到他们被考试折磨,完全不知道学生的学术兴趣在哪里的时候.敬畏的片段来.

奥巴马对三体的评价
      科幻小说又不是科普文章,为剧情服务而已,况且大刘能“硬”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了.
      奥巴马看完三体1后向大刘的公开邮箱问后续大刘一看卧槽自称奥巴马?肯定是骗子删了删了后来外交部出面..
      基本每个评论第一句都说“被故事的世界观震惊了”,要知道尤其是美国人的脑洞堪比黑洞,最惧怕未来的不定性.最多的评价是“前期铺垫太长以致差点睡觉,然而看到.
三体在国外有多火
      《三体》引进国外后收到了各种好评,普通读者以及专业书评人、外国科幻作家的均有,国外翻译版本众多,包括英语、西班牙语等,而且销量也十分可观.《三体》第一部获得过2015年雨果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碧枝铅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获得过2017年轨迹奖.《死神永生》惜败于《方尖碑之门》,没能获得2017年雨果奖,然而《三体》系列和《方尖碑之门》在国外读者群体中得到的评价其实是相差无几的.佳作众多,难分伯仲,但是代表最高水准的奖项只有一个,出现遗珠也正常,没有必要过度惋惜.总之,《三体》在国外取得的成就是相当喜人的,作为亚洲文学,能够在欧美市场遍地开花的实际上是相当少的.
      没有中国火,他们喜欢的是中国修仙小说
      《三体》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巨著,现在国内科幻可以说处于刘慈欣时代.三体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生物界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三体是神作还是吹得太高
      在我看来三体吹的本质就是没有真正读过几本书,于是遇到了一本不错的小说就奉为不可超越的神作,还觉得自己读的书多,见到什么东西就能扯上三体,以此来显得自己.
      恩,脑残粉确实可怕,不过三体吧大部分人还是挺理智的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生物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个人非常喜欢这套书.
科学界怎么评价三体
      三体1 对人性的剖析 工业革命文明及其后续对人类世界无可弥补的破坏以及相关人性掺杂所导致的一系列悲剧使部分人们对人类文明产生失望甚至绝望.三体2 神作.黑暗森林规则让我彻底折服,恕我懒惰和伪科幻迷,我没考察过这个是否是三体2中的原创还是借鉴了其他作品,但是基于两条宇宙文明公理推导出的一系列结果绝对让人震惊.三体3 疯狂.三体3在宇宙的角度拓展了太多,如书评所说,彻底粉碎了三体1、2以及其他科幻系列作品.我一直感觉最后部分已经是奇幻或者玄幻的样子了,然而刘老师生生的打造成硬科幻,让我伏地敬佩.关于时间空间的思量,关于文明的思量,也是神作.
      这谁知道呢,又没报道啊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III·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悔好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对我最大的触动是敬畏和通达,让我每每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人和学生们,尤其是看到他们被考试折磨,完全不知道学生的学术兴趣在哪里的时候.敬畏的片段来.

5、为什么说刘慈欣的《三体》是科幻文学?

‍‍

我个人认为,刘慈欣有能力塑造立体的人物,但是他偷了懒。或者说,他写《三体》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构建一个庞大且细致的世界,人物塑造就被他放在了次要位置。在《三体》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成为了工具角色,他们推动不了事件的发展,只能在宏大的故事中随穗配波逐流,成为一架巨型机械的转承轴或螺丝钉,哪怕是书中的主角也不能逃脱此等命运,他们的作用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供读者去了解这个故事,他们根本不是主角,《三体》故事本身才是真正的主角。而通过书中某段文字,我可以确信刘尺族团慈欣深知《三体》的这个缺陷。但是,他陵橘不在乎。

‍‍

6、《三体》导读之文学意义——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一部伟大的作品,犹如一本网络全书,蕴含着文学价值、社会图景、竖悔人文内涵等等信息,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诞生了“红学”。《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呈现了诸多信息。我曾有幸拜读詹琰、路姜波的《三体导读》,对《三体》其书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今天,我将文学意思部分摘录一二,与书友们分享。本文会从东方与西方、精英与庸众、人物与叙事、宏观与微观、冷酷与诗意、崇高与优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帮助书友们更全面地读懂《三体》。

一、东方与西方

《三体》使用了大量的属于不同文明尤其是东方和西方文明的文化符号。比如在《三体游戏》中的人物与情景:周文王、墨子、秦始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冯诺依曼、沙漏、青铜鼎、金字塔……这一名单串起了简易的人类科技史,也展示了三体人对自己所处世界的艰难探索。密集使用文化符号的还有地球联合舰队的命名。

文化元素符号是一种鲜明、直接的媒介传播工具,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够迅速激起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感知与把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刘慈欣似乎很懂得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不过,刘慈欣对文化符号的征用还是极其表面的,更何况,刘慈欣有着强烈的技术主义倾向(技术主义至少与西方文化更接近),这使得他的小说中难以出现更深刻的文化碰撞,人物谱系中也只可能有周文王与墨子,而很难出现孔孟。

《三体》中也有尝试表达文化内核的地方,比如魏成在一座深山寺庙里研究“三体问题”时,长老为他解释“空”的状态“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这种存在填满自己。这是典型的禅宗风格,已经触及了文化内核,但这样的论述太少了。

有人从章北海和维德身上也读出了不同的东西,章北海虽然和维德一样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他并非“无所谓”。维德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坚决不与庸众为伍,而章北海则没有那么洒脱,他承受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和良心拷问,一方面坚信自己的选择,一方面又清楚这是对普遍道德的背叛,他有着超越善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比维德的形象更为立体和饱满。对待庸众的态度,是评判精英的试金石,维德是西方式的强者,章北海是东方式的仁者。

二、精英与庸众

刘慈欣是英雄主义倾向。在他的笔下的英雄,比古典主义的英雄更具层次感,或者成为非典型精英。

第一类精英是作为殉道者形象出现的,比如叶哲泰、杨冬、汪淼、丁仪等。叶哲泰因坚持真理被批斗、被活活打死,杨冬等人因“物理学不存在了”而选择了自杀。

第二类精英是作为冷酷英雄出现的,比如罗辑、章北海、维德等。他们有成为正统精英的所有条件(聪明、果敢、坚强、目标远大、忍辱负重、不择手段等),但偏偏在终极抉择上又大逆不道。在面对“吃还是不吃”的问题,他们选择“吃”。与正统精英相比,他们存在某种道德瑕疵,不过刘慈欣并不是在指责他们,而是借由这种冲突来映照世俗道德的迂腐、可笑。

第三类精英是史强这样的非告颤知识分子精英。这样一个劣迹斑斑、有道德缺陷、从未仰望星空,也未思考过终极问题的角色,却有着基于生活阅历的超强敏感性和朴素的乐观主义。比如在所有知识精英都在为三体危机绝望时,他是唯一一个没感到绝望和无助的人,他带汪淼和丁仪去看蝗虫,并告诉他们,人类与三体文明的差距,恰如蝗虫与人类的差距,但蝗虫从没被真正消灭过。

而大众的面目,在刘慈欣笔下并不讨喜。

首先,大众对英雄充满了猜忌和不信任,他们骨子里不相信英雄们的担当,并以势利的态度来对待英雄。当英雄能够引导光明的未来时,将其奉为救世主;而当其行为不可理喻时,将其视为全民公敌。

其次,大众没有远见,且充满了非理性。他们不知道,宇宙不是童话,而是充满了残酷的杀戮。他们把罗辑、维德这样的人视为“狂人”、“野心家”,却不知道他们的选择才是人类唯一出路。另外为了“逃亡面前人人平等”,又无端禁止光速飞船的研制。

三、人物与叙事

在刘慈欣笔下,人物只是一个符号,比如程心是“圣母”、维德是“暴君”、章北海是“城府很深”、云天明余友正是“孤僻敏感”。在文学家看来,这只是用一个个现成的符号,来填满早已完成的剧情。不过,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中,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

在叙事上,也会让读者有一种跳跃感和拼贴感。吴岩把它称为“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前者,是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后者,就是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小说在强烈的情感叙事中突然中断,直接进入遥远的未来。

也有人把这种手法称为“叙事块”,每个“叙事块”内部节奏非常快,思想密度非常大,比如古筝行动、智子工程、水滴攻击等,刘慈欣都毫不吝啬地展示其奇瑰想象,把逼真的细节和高密度的思想注入文本,对读者的心灵进行狂轰滥炸。而在两个“叙事块”之间,又存在明显的空白与断层。这种断层有时候会造成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对比强烈的时间迁移会让人有沧海桑田的历史感,而大尺度的空间转换同样让人惊叹于宇宙的深邃与广漠。不过,“叙事快”之间的断裂感,也会影响叙事的流畅性。

四、宏观与微观

刘慈欣个小说之所以构思宏大、立意高超、气势磅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非常善于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延伸。

他一落笔就是亿万年的时光流逝和百亿光年的宇宙尺度,同时还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宏大场景,努力引导读者去想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

他还善于将宏观描写寓于微观描写之中。歌者出场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同时喜欢用微观和宏观的巨大反差来形成令人震撼的效果。比如智子,本来只是一个肉眼看不见的质子,但在二维展开后,居然遮天蔽日,包裹了整个星球。“二向箔”是一个长八点五厘米、宽五点二厘米的长方形膜状物,看上去就是一张“小纸条”,但却在短时间内把太阳系拍成了一个平面。

这种手法被称为“宏细节”,是为了形成宏观与微观的巨大反差。它不仅是刘慈欣自觉的美学追求,也为他的终极之问搭建了宏阔的舞台:在观念与微观粒子的尺度上,人类又会面临哪些道德困境,人性又会演绎出哪些全新的故事。

在物理学上,通过宏观与微观的探索都能接近终极奥秘。在美学上,宏观与微观的辩证与转化同样能制造极致的美感。

刘慈欣对宏观与微观的这种辩证转化是有意识的,他在小说《微观尽头》中探讨过这个问题。当夸克被击中后,宇宙发生了反转,也就是说,极微观的改变引起了最宏观的改变。“地球是圆的,从其表面任一点一直向前走,就会回到原点。现在,我们知道了宇宙的时空形状,很类似。我们一直向微观的深层走,就回到了整个宏观。”

五、冷酷与诗意

幽冷的技术在刘慈欣笔下散发着无尽的诗情画意。

在《三体》中,刘慈欣是这样描写“水滴”的:

刘慈欣运用他工程师的敏感,对先进技术进行了近乎诗意的描写。

不过,当这种令人赞叹的力与美属于异己力量时,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果不其然,当人类还没有从美的享受中缓过神来时,“水滴”就展示出了恐怖的毁灭性力量。

不仅在技术描写上存在着冷酷与诗意的张力,在非技术描写上同样存在。《三体Ⅲ》明明是一幅末世画卷,却又处处展现着诗意。歌者在对太阳系完成清理的过程中,一直在悠闲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太阳系被二维化之后,展现的是梵高的《星空》一样的绚丽。

云天明对程心的爱,同样渗透着冷酷与诗意。

生命终结前,我买下天上的一颗星星送给你,宇宙毁灭时,我亲手制造一个世外桃源(“小宇宙”)送给你。

所谓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也不过如此。而且,是真正的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彼时,你、我、他、所有的见证人,都已经湮灭在了降为二维的太阳系中。爱,因为世界的毁灭而永恒,残忍到让人窒息,美好到让人窒息。

刘慈欣完成了美与善的剥离:美不必然导致善,甚至极致之美往往是善的反面。

六、崇高与优美

崇高与优美是美学上经常论及的一对审美范畴。崇高又称壮美,是指人在面对审美对象那雄壮的形态和雄伟的气势时,所产生的震撼、敬仰、畏惧之感;优美,是指人在面对审美对象时,与之完全融合为一体的愉悦、轻快、沉浸与迷醉。显然,前者是壮阔的、刚强的、昂扬的、恢弘的,后者是纯净的、纤丽的、阴柔的、典雅的,前者是威严的,后者是秀美的,前者是男性的,后者是女性的。

刘慈欣作品的崇高感不仅体现在他对大尺度时空和高端科技的“宏细节”铺陈上,还体现在他一直尝试为自己的想象世界建立的基本框架和准则上。科幻文学上最成功的准则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刘慈欣在小说《朝闻道》中,创造了“知识密封准则”(用来封锁低级文明获得宇宙终极真理的可能),在《三体》中,创建了“黑暗森林法则”。

其崇高感还体现在对男性角色的人物塑造上。罗辑、维德、章北海等英雄人物无一例外地果决勇敢、富有远见、敢于牺牲,让人敬佩、敬仰、敬畏,甚至想敬而远之,这就是崇高感的典型特征。

《三体》中的女性角色,唯有庄颜称得上优美。

她相信这个世界,对它没有一点戒心,是的,整个世界到处都潜伏着对她的伤害,只有这里没有,她需要这里的呵护,这是她的城堡。

那眼神中略带好奇,但更多的是清纯的善意。

女孩儿的眼睛是天的天堂,那清澈的目光中,丝毫没有其他人看面壁者时的那种眼神;她的微笑也是她的天堂,那不是对面壁者的笑,那纯真的微笑像浸透阳光的露珠,轻轻地滴到他心灵中最干涸的部分。

单纯、善良、柔弱、敏感、美丽的面容、明亮的眼神、素雅的衣服、纤细的身形、长发飘飘。

康德说,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按照这一标准,刘慈欣笔下只有成功的崇高感,没有成功的优美感,只有深邃的宇宙、高超的科技和令人感动到落泪的男性角色,没有令人深刻且讨喜的女性角色。

7、三体的文学价值

《三体》不仅是一部很好的科幻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科普作品、历史现实作品。《三体》营造了一个极其恢弘的科幻世界,能指引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科学,能激发他们对浩瀚星空的向往;让他们永远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拥抱宇宙;启发他们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同现实相结合,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入思考。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分工细致的体系,普通人对其纵然有兴趣,也难以理解其细节和发展。而《三体》基于作者个人学习理解,将庞杂的现代科技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提供了一个“普通人能看懂的”科学故事,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我认为作者对于未来的一些预测,也能像18世纪凡尔纳设想的环球旅行、潜水艇、登月计划一样,随着科技进步在未来大多也成为现实,这种基于科技现况的想象也增加了学生阅读小说的快乐。

学生属于未来,我们用“未来”吸引他们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一部写于2006至2010的系列作品,《三体》相比我们熟知的著名科幻小说更为“新鲜”。阅读其他科幻小说,学生是用现实验证前人的猜想,基于课本中现有的知识来理解现有,增加的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而阅读《三体》,书中对现代前沿物理和天文领域重要概念和猜想出神入化地使用,则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畅想未来,坚定他们为了实现书中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读《三体》之前,我曾一时兴起阅读了关于量子力学的相关科普书籍,尽管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书中不同于经典物理的各种知识,让我因内容深奥晦涩而放弃了。在阅读《三体》的过程中,很多我在科普书中看到的概念,原本不能懂得的理论,在书中的未来变成了实物。2010年出版的《死神永生》中出现的引力波天线,其实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的一种想象。而引力波在2016年才被探测并证实存在,而作者以深厚的物理学基础,准确跟踪并大胆想象引力波能成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创造性地想象了引力波天线。类似这种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用波、震动等只需初中或者高中物理知识水平就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实践前沿研究,并可能成为他们多年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诱因,就像他们第一次看到机器人,第一次仰望星空。

《三体》整部作品的背景布局和思维逻辑非常大气,让人阅读时感到震撼,感觉眼中的世界放大了,整个思想视野都得到了扩展,世界观得到了调整。《三体》的宏观布局,令人叹为观止,学生应该多看这些书的,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从小事入手观察写作,一些宏观的概念想法不足,导致作文显得大气不够、想象力不足,需要通过阅读类似作品放大眼界,补充想象力。读《三体》时,我们不仅要欣赏当中丰富、强大的想象,还要进行逻辑思考。比如书中关于黑暗森林理论的推导,我们要提醒学生不要迷信书中为了剧情发展而设定的这套逻辑,而要注重理解理解并学习书中人物罗辑的推导思路,并学会用现实世界来否定它,这对他们的的眼界可以有很大的一个提升。同时,从培养逻辑思维到人生合理规划、长远发展来看,《三体》能给学生带来很深刻的思考,在这个时代,先一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评价说,《三体》三部曲中不同的时期、人物性格和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中都能找到相似点。通过阅读《三体》,我们可以看到落后国家所受的屈辱压迫,可以看到“冷战”对峙的情形,可以看到现代极端主义的危害,也可以看到对“忘战必危”的反思。作为教师,我则从书中不同人物的故事,领悟到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的沟通手段、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以及适当表扬鼓励对学生成长进步的积极作用,对以上体会我结合工作中的经历,收益颇丰。

总而言之,《三体》是一部内容精彩且内涵深远的作品,常读而常新,适合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初看津津有味,细看能思考得启发。

与三体小说如何具有文学性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