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小说如何评价

1、<<碧血剑>>中承志最终和谁在一起了???

当然是温青青啦.
阿九出家做了尼姑,袁承志在李岩被李闯王毒死后携温青青远走海外。
地区:中国
出品人:蒲木
总导演、制片人:张纪中
导演:李翰滔 赵箭
上架日期:2007/01/08
主要演员:
窦智孔 饰 袁承志
黄圣依 饰 温青青
焦恩俊 饰 金蛇郎君
郭 金 饰 何红药月
出品单位:华夏视听
虽说武侠小说界,有着梁羽生、古龙、金庸三足鼎立的说法,但在“吸金能力”方面,金庸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武林盟主”,若论作品被翻拍、改编次数都要远远抛离前两者。不论春夏秋冬,岁月变迁,金庸都是荧屏最亮的一块生招牌。这不,刚刚在荧屏上播完的《神雕侠侣》,《碧血剑》便马不停蹄前来抢占贺岁档。

《碧血剑》的阵容与《神雕侠侣》相比毫不逊色。依然由张纪中监制,窦智孔、黄圣依、孙菲菲、郭金、焦恩俊、萧淑慎等众多当红明星主演,可谓是星光熠熠。与《神雕侠侣》的小桥流水的情意格局相比,《碧血剑》则延续了张纪中版《天龙八部》大气磅礴的风格,张纪中还刻意求新,让袁崇焕和夏雪宜这两个早已死去的人物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前者将采用希区柯克式表现方式,让袁崇焕存在于袁承志的心灵感受和想象之中,后者则采取人物直接回忆的方式,让夏雪宜直接出场露面,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真实的人物。《碧血剑》誓要在岁末之时,给予观众全新的最强烈的武侠视觉震憾。

据了解,《碧血剑》将于一月上旬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广东飞仕影音有限公司则于近期推出该剧的音像制品。

全新历史传奇武侠剧

如果说《神雕侠侣》打造的是浪漫,《天龙八部》突出的是气势,《射雕英雄传》着重的是恢弘,那么,《碧血剑》则以历史厚重感震憾观众。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新旧王朝交替之时,老百姓生活疾苦,而主人公正是一个身负国仇家恨、忧国忧民的侠义之人。张纪中坦言将把这种历史感凝重化。观众看到的将是一部以历史背景主题作为“外套”、以江湖传奇情节作为“筋骨”、以人物性格情感作为“血肉”的历史传奇武侠剧。

小说《碧血剑》的篇幅只有《神雕侠侣》等小说的一半,改编时必须根据情况添加一些内容,在金庸先生的“授权”下,张纪中大幅修改《碧血剑》的原著,在一些情节上做了大改动,其中包括增加了不少感情戏,但结局没有改变。 “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将小说搬上荧屏,不改是不可能的,比如小说中有一部分是在说袁承志小时候的故事,但拍成电视剧却很难表现,所以戏中把这部分删掉了。电视剧中的感情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把小说中的感情戏做了补充,主要是袁承志与温青青、阿九的感情纠葛。”张纪中说,“比如萧淑慎扮演的何铁手笑里藏刀、金蛇郎君对爱的执著和他的蛇的诡异本性等等,总之有很多发光的东西在里头,是一部群像戏,把那个年代战乱的感觉表达出来了。”

《碧血剑》最为大胆的地方让袁崇焕和夏雪宜这两个早已死去的人物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前者将采用希区柯克式表现方式,让袁崇焕存在于袁承志的心灵感受和想象之中,后者则采取人物直接回忆的方式,让夏雪宜直接出场露面,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真实的人物。张纪中解释说,“这种做的效果是可以让这段历史更加丰满直接,令袁承志形象更加鲜明。不少看过样片的观众都对此赞不绝口。”

窦智孔、黄圣依“经典情侣”

《碧血剑》男主角袁承志的扮演者是台湾演艺界的偶像小生窦智孔。这个对内地观众来说还有些陌生的帅气男孩,出道已经有12年了,现在是八点档男主角。窦智孔属于外形很硬朗,气质非常好的演员。张纪中对他的评论非常之高,“袁承志是个非常朴实的小伙子。现在很多比较红的小生都偏向女性化,脂粉气十足,而窦智孔却不是这样,他浓眉大眼,很有质朴感。”

人气女星黄圣依在《碧血剑》饰演女主角温青青,相比起窦智孔,黄圣依则显然话题多多,刚接拍此剧时便传出是因与周星驰官司案而使张纪中力排众议招至麾下;如今,《碧血剑》即将播出,又传出周星驰公司施压台湾省中视电视台,令该剧停播。不过,该剧在内地播出并未受阻。黄圣依说,“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只会走自己的路。温青青这个角色我比较喜欢,青青大大咧咧、说话很直的性格跟我很像,但她在爱情方面小心眼、爱吃醋的特点又跟我不同,能够演绎到这个角色真的很难得。”

张纪中也对黄圣依评价甚高,“原本还真有些担心黄圣依拿捏不好青青这个角色,现在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我相信她有着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对于窦智孔与黄圣依的情侣戏,张纪中笑说,“这对情侣绝对不比黄晓明与刘亦菲那一对差,如果说后者是神仙情侣,窦智孔与黄圣依这对戏中情侣则更有生活的质感,非常真实。”
参考资料:www.23dsj.com

2、《碧血剑》中关于金蛇郎君夏雪宜

当时因为奸杀良家妇女而坐牢的温南扬被判处斩立决,吃完上路饭之后的他在牢中倒头便睡等待死期到来,“睡到半夜,忽然有人轻轻拍我肩头。我翻身坐起,听得有人低声在我耳边说道:‘别作声,我救你出去!’接着嚓嚓几声响,我手脚的铁镣手铐,都被他一柄锋利之极的兵刃削断了。他拉着我的手,跳出狱去。那人轻功好极,手劲又大,拉着我手,我赶路省了一大半力气。两人来到城外一座破庙里,他点亮神案上的蜡烛,我才看清楚他是个长得很俊的年轻人,年纪还比我小着几岁。他是个小白脸,哼!”
“这天下午,我游备和和二房里的三姊姊、五房里的嫂嫂,还有南扬哥和天霸哥,我们五个人在园子神盯里玩,我在荡秋千,越荡越高。身子飘了起来,从墙头上望出去,见到绿油油的杨柳,一株株开得十分茂盛的桃花,心里真是高兴。忽然,天霸哥怪叫了一声,仰天跌倒,我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他胸口中了那人一枚金蛇锥,当场就打死了。我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见墙头一个人跳了下来,刚好站在我的秋千上。他用力一荡,秋千飞了起来,他一把将我拦腰抱住,我只觉腾云驾雾般的飞了出去。我以为这一下两人都要跌死了,哪知他左手抱着我,右手在墙外大树枝上一扳,便又弹了起来,轻轻的落在数丈之外。这时我吓胡涂了,举起拳头往他脸上乱打。他手指在我肩窝里一点,我登时全身瘫软,一动也不能动啦。只听得后面很多人大声叫嚷追赶,但后来声音越来越远。他挟着我奔了半天,到了一个悬崖峭壁上的山洞里。”
“他解了我穴道,望着我狞笑。我忽然想起了那两位嫂嫂,心想与其受辱,不如自己己死了干净,就一头向山石上撞去。他在我后心一拉,我才没撞死……,温仪叹道:“倘若就这么让我撞死了,对他自己可好得多,谁知这一拉滚指竟害苦了他。”
就是这么一拉,使夏雪宜看到了温仪身上的那种隐藏在荏弱之下的刚强,英武的护花使者只是男人付诸与世的表面现象,其实在他们的最内心深处,更需要呵护,更需要一种被征服的强势,来弥补原来可能已经造成的伤害。象夏雪宜那样从小就受过太重伤害的人,更加需要一个强势女人的保护。
夏雪宜在此时虽然咄咄逼人,内心的软弱却已经被温仪慢慢的激发出来。可能在刚见温仪的第一面,夏雪宜就已经对她一见钟情。所以,当两人真正相逢之后,不论夏雪宜如何桀骜乖张,却始终无法逃脱爱恋温仪的情障。
温仪虽然出生豪门,可不是来自于一个良好家庭:她周围的父亲叔伯、堂兄堂弟,无一不奸淫掳掠、胡作非为,就是在这种龌龊环境下生长的她,却亭亭袅娜出污泥而不染,不但精通琴棋书画,且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加上出自豪门的高贵气质和天生的温柔淳厚,正值青春韶华的温仪就如一朵盛开的小雏菊清淡而又优雅,深深的吸引住了夏雪宜。
为了博得佳人一璨,夏雪宜虽然把温仪禁锢在山洞中,却始终牢守君子风度,不敢逾礼教一步;怕温仪寂寞无聊,夏雪宜从山底下带来许多小乌龟、小鸭子、小兔、小鸡……等动物。
正值情窦初开的两名青年男女,被禁足在一个山洞里,即使彼此的身份阻碍重重,却依然无法制止两人感情的泛滥。温仪被夏雪宜的悲苦身世和温柔情怀所打动,最终把自己献给了夏雪宜。怪戽的夏雪宜也只有乖乖束手就擒。
在这段两人最美好的日子中,夏雪宜教温仪唱会了那首情歌。
此后,文章突然大幅度急转:夏雪宜上温家提亲,温仪被骗为他送去一碗有毒的甜品,夏雪宜饮后失去武功,被温家五老抓获受尽凌辱,最后虽然逃脱却郁郁而终。温仪产下温青青后,因对设计骗害夏雪宜悔恨不已,不再与害过夏雪宜的温家众人说话。
夏雪宜此时突然就消逝在了我们的视线中。
谁知道在书中快要结束的时候,何铁手的姑母又突然揭示了夏雪宜在未碰见温仪时的一笔风流账:夏雪宜为了练取绝世武功,骗取了何的姑母,使得何的姑母从此被逐出家乡,独身一人。那时的年轻夏雪宜是典型的风流浪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骗取女人感情。直到碰上命中人温仪之后,夏雪宜才真正转化成了绕指柔。
只可惜世事难料,有情人难成眷属。夏雪宜因为少年时的血腥生涯,使得他也无法善终,徒留温仪自己含辱带大温青,把温青交给袁承志后,温仪自杀追夫。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
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在书中正面出现,他的所有都是由书中其他人口述或者追忆。短短一生虽然着墨不多,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绝顶人物。
他年青时嗜杀如命,对待仇人毫不手软,甚至不惜为此欺掳无辜平民,即使他的这些表现都说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大恶人,就冲着他对温仪的一往情深的唯一优点,我认为他堪称金氏小说中古往今来第一奇情男子——最令人难以捉摸却最让人动心。
金蛇郎君夏雪宜是个内向性的男孩子,内心忍受着巨大的受辱与愤怒压力。因为内向所以不善于发动群众,没有领导才能,所以很苦恼,孤身一人,势单力薄。但内向的人很聪明,吉人自有天象,有了一个提拔自己个人档次的机缘,很快燃烧起了复仇之火。这样他就会变成一个响当当的能把胸脯拍的山响的血性汉子。可内向的人感情太敏感太脆弱,金蛇郎君夏雪宜是大雄,可大英雄过不了美人关,终于纠缠在情爱上不能自拔,最后苦恼而终。

3、碧血剑中,金蛇郎君有何厉害之处?

想必很多年轻的小伙子是十分喜欢金庸笔下的武侠剧的,包括我也是一样,不论是《射雕英雄传》还是《神雕侠侣》这都是翻拍过无数遍的经典。里面的金蛇郎君是一个很厉配携害的人物,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性格独立和绝情,性格独立和绝情就是金蛇郎君的厉害之处。

我们今天来讲一下另外一个经典的电视剧,虽然很经典,但是这个电视剧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金庸武侠剧,也没有很多的翻拍,但是我认为它一点都不输《射雕英雄传》或者是其他的热门武侠剧。

它就是《碧血剑》,里面的金蛇郎君我是十分喜欢的,虽然他没有杨过这类大英雄的出名。金蛇郎君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呢?手滑其中第一点就是他独特的性格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地方,他这个人不受到世俗眼光的束缚,第二点就是真的培薯伏狠心,就凭着毒龙洞背叛就能看出来,这个人能成大事,真的绝情。

一是性格独立,二是绝情,这我认为都是金蛇郎君的厉害之处,不知道你还对哪个英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呢?

4、谁能帮我把金庸的小说都评论一遍?

《鹿鼎记》蕴含着对中国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韦小宝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里除了阿Q外最深刻的形象,它或许没有《阿Q正传》的深度,但广度犹有过之。
“精神胜利法”作为中国国民性的代名词,它的基本症状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自轻自贱、自大自夸、化丑为美、麻木健忘、欺软怕硬、忌讳缺点,把失败幻想成胜利,在精神胜利中逃避现实,逃避失败的痛苦。
作者通过韦小宝表达了两层深刻寓意:
一方面,韦小宝像是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的导游,让我们洞察出宫廷的本质:一个豪华的大妓院。这里,有着罪恶的交易和最阴险的手段,最淫荡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展开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有点只是为了利益展开的算计,生存法则就是“知道的越少越好”,否则,随时可能有杀生之祸。上自太后、皇帝,下至太监、宫女,与妓院有着惊人的相似。武则天之于张易之也不过如此。这种比喻,无疑是对封建贵族和皇权表面的高尚、尊严和优越感最强烈的挑战和最辛辣的讽刺。外表最华丽的宫廷尚且如此,社会上凭权术、金钱游刃有余的各色人等,以及俄罗斯的宫廷、台湾郑家、吴三桂们莫不如此,更有神龙教,隐喻当时大陆政治格局,是“星宿派”的进一步,是“日月神教”的进一步,隐喻文革至斯,确实登峰造极。
另一方面,韦小宝作为市井文化和游民文化中最恶劣的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流氓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上集中体现了游民的腐蚀性和破坏性,突出表现在反叛性、反社会性和无确定的价值观,但是在讲义气、重信义方面却是游民身上唯一亮点。市井文化和流民文化的结合,或许就是国民性和虐根性的根源。
《鹿鼎记》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鹿鼎记》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
说《鹿鼎记》是武侠小说,但却又不像武侠小说。试想又有哪一部武侠小说能将武侠世界描绘的如此不堪,将侠义英雄批判的如此彻底,将反武侠文化咀嚼的如此深刻。
所以,《鹿鼎记》是不是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臻于化境之作,是武侠小说中的极品。
所以《鹿鼎记》在金庸小说中排名第一。
天龙八部——无人不怨,有情皆孽
“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是对天龙八部最精确的概况和诠释。
《天龙八部》包罗万象,从历史到传奇,从佛家到道家,从琴棋书画到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到古今政治,就像一个惊天巨浪,向读者涌来,读者泛舟其上,享受一个个又一个巅峰的同时,又各自领略其要旨,真正是雅俗共赏,真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又一个巅峰之作。
一个接着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巅峰。
《天龙八部》用人性塑造了一个非人的世界,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有自己的“孽”。
有谁知道萧峰的苦?他一掌杀死自己最钟爱的阿朱,一箭自刎只为不给自己留下不忠不义的骂名。一掌一箭便成永诀,也是对命运的抗争。
有谁知道虚竹的苦?一生下就是“孤儿”,可是刚刚找到失散的父母便是生死离别。就算自己一心向佛也不能青灯相伴,总是事与愿违。
有谁知道玄慈、叶二娘的苦?二十多年的情思,不能为外人道,只能“怕人寻问,噎泪装欢”,一朝相见,身败名裂,唯死而已。
有谁知道阿紫的苦?爱上大英雄本不是她的错,错的是一生活在阿朱的影子里,可是就算有一千个阿紫也比不上一个阿朱。
那么多人有说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书不苦,苦化为激情,洋溢在全书之中。
读《天龙八部》,到“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宜饮烈酒以壮豪情。
读《天龙八部》,到“向来痴,从此醉”宜饮甜酒以衬柔情。
读《天龙八部》,到“塞上牛羊空许约”宜饮苦酒以示悲情。
读《天龙八部》,到“梦里真,真语真幻”宜饮蜜酒,历久弥香。
读《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
无人不怨,有情皆孽。
《笑傲江湖》——政治与江湖
江湖是罪恶的发源地,却又承载着侠义、温柔、善良和人们最美好的梦想,但这只是一个梦——一个不愿醒来的梦,因此,也就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笑傲江湖》是一部武侠小说,将“独孤九剑”每一招每一式描绘得有声有色,却偏偏有是无招胜有招的极致;将令狐冲的侠肝义胆刻画的入木三分,却令他“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的无奈。
因为《笑傲江湖》不仅仅是武侠小说,它也是政治小说、人性自由小说。
正如金庸在后记中所写:“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虑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也这部小说没有确切时代背景的原因。因此,也就有了日语神教与五岳等的并置。他们大多野心勃勃,或明争,或暗斗,一统江湖方肯罢休。
当然,简单的映射政治不是金庸最终动机。“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岂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的本性有丑有恶有善良,善良的一面始终占上风。善良不是作给人家看,而是要求无愧于自我的良心。
令狐冲见证了很多历史性时刻,特别遇风清扬,更是决定了个性的自由,以致“不自由,毋宁死”,当他情意紧缠在岳灵珊身上之时,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纱帐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处大车之中,对岳灵珊的痴情终于消失了混乱战神,他才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笑傲江湖》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曲《笑傲江湖》。正邪之际终是难分,正如自由难论。正是什么?邪又是什么?正是:
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笑傲江湖》将武侠、政治与人性融为一炉,却又都写得光彩照人,特别突出了人性的自由、随性。
《倚天屠龙记》—— 人性与爱情
《倚天屠龙记》塑造了一群英雄——明教群雄,明教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是一点点写出来,一个个出场,有条不紊。能看到这样,已经是空前绝后了,但金庸还不心足,像是有意在考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将一个重要人物,明教的光明右使,留在最后出场,石破天惊,读者不禁这样想:金庸的创作才能,究竟有没有尽头。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作品更趋向浪漫、趋向超凡不羁的转折之作,像大海中的巨浪一样,汹涌澎湃而来,一个巨浪接一个巨浪。才孕育了他下一部浩淼不可方物的巨著《天龙八部》。
表达《倚天》主题的明教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难怪当时俞莲舟心想:“……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是全书的主旨,金庸通过了《倚天》,将这个主旨表现得极其透彻。
《倚天》最后一回“不识张郎是张郎”也是全书对张无忌乃至整个《倚天》人性的总括,人性总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正如《倚天》后记所言:张无忌跟我们普通人更像些,个性比较复杂,比较软弱,较少的英雄气概。三部曲中郭靖老实厚重,杨过深情狂放,郭靖大事上有气节,把握很定,小事往往需要黄蓉推动一下,杨过是绝对主动的,张无忌总是受别人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摆脱,不管是他学武还是到做教主,无不如此,就连最后爱上赵敏,也是“形势所迫”。
爱情上,郭靖在华筝与黄蓉之间的抉择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的判断,杨过是至情至性,开始像是无形浪子,最终也步入“正轨”,他对小龙女至死不渝,日久弥坚,张无忌始终在赵敏、周芷若、殷离和小昭之间摇摆不定,最后似乎更爱赵敏一些,可是我宁可相信那也是一种无奈,岛中归来之后,殷离的“死”,小昭的离去,赵敏的“阴险”,让他只能选择周芷若,后来周芷若与赵敏好坏倒转,张无忌还是没有抉择。
五、《神雕侠侣》 金庸在五十年代的末期,已经创造出了两个极其突出的人物。一个是完全不通世道人情、种种社会规范的“小龙女”,一个是深诸人情世故、身怀绝技,但是却无视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的“杨过”。这两个人,一个是自然而然,不自觉地反抗着社会,一个是有意要做社会的叛逆。但是在人性上而论,放在任何时代皆可适合,这是《神雕》在创作上最大的成功。《神雕》从头到尾,整部书,都在写一个“情”字。“问情是何物”,是全书的主旨。书中所写的各种男女之情,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所遇到的不同爱情,有的成为喜剧、有的成为悲剧,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小说中,有这么多关于爱情的描写。《神雕》中不但有“情花”,可以致人于死,也的“黯然销魂掌”,成为至高无上的武功。甚至到最后线时,还有郭襄暗恋杨过的小女儿之情。《神雕》是一部“情书”,对爱情描述之细腻,在金庸其他作品之中,甚至找不到差可比拟的例子。《神雕》中,郭靖、黄蓉和杨过之间的冲突,是社会规范和人性的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黄蓉甚至运用了阴谋,本来已占上风的黄蓉尚且要如此,可知人性挣脱枷锁的力量是何等巨大。《神雕》中杨过历尽种种艰苦,而成为一代大侠,接受了郭靖“侠之大者”的训言,但是杨过还是杨过。郭靖替他取名字:“名过,字改之。”是一种希望,他失望了,杨过没有改变他的本性,这正是金庸在《神雕》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杨过在《神雕》中,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物,小龙女也是,因为他们和当时社会,完全不能相合。杨过、小龙女重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大喜讯,人人额手称庆,但对整部小说而言,却是败笔。试看小龙女再出现后,哪里还有什么江芒可言?远不如让杨过一直悲剧下去好得多了!金庸原来的创作意图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就小说论小说,《神雕》从一开始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是不是为了迁就读者的意愿,硬将之改成喜剧,不得而知。作为读者之一,如今说得口硬,但在看《神雕》时,也希望小龙女、杨过重逢,虽然在掩卷之后,一再认为悲剧可以使《神雕》更完整,也相信金庸在创作开始时,也以悲剧为主旨,不然,何必让小龙女给一个毫不相干的道士奸污? 《神雕》中,金庸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但它应该如何,金庸并没有下结论,郭靖还是郭靖,杨过还是杨过,谁也改变为了谁。这当然是金庸在当时自己的思想方法上,只是出现了矛盾而未的结论之故。《神雕》的主题曲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PS:以上是本人的自己写的,没写完,后面借用倪匡先生的。因字数原因,有删节,并且省略中短篇小说。)
《雪山飞狐》是石破天惊的作品,突破了《书剑》的“群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而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人之间的说法,有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在和《碧血剑》的相同之处的是,《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胡一刀夫妇。所不同的是,《碧血剑》中的倒叙人物,早已死去,而在《雪山飞狐》之中,苗人凤却留了下来。最后还和胡斐决战。所以,《雪山飞狐》没有《碧血剑》的缺点,在倒叙的一条线结束之后,另一条线,一样极其精彩。《雪山飞狐》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引起争论处,有两点:第一点: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故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个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很有点调侃历史的意味,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不单是历史的记述者,尤其是所谓“自传”,真实性如何,更可想而知。这种写法引起争论之处是,许多人直觉上认为这就是“罗生门”,由于“罗生门”中的同样的结构,每个人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都有一同的说法,而事实的真相便淹没不可寻。所以,《雪山飞狐》在读者心目中,就往往与“罗生门”相提并论。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雪山飞狐》在创作过程之中,金庸在一开始之际,当然受了电影“罗生门”的影响。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金庸在开始创作之后不久,就立即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与“罗生门”相提并论。所以,他努力在突破,不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之中,而结果,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雪山飞狐》倒叙部分的意念来自“罗生门”可。说《雪山飞狐》是“罗生门”的翻版,绝不可。如果强要这样说,那是证明说的人,未曾仔细看过电影“罗生门”和未曾仔细看过《雪山飞狐》。金庸在《雪山飞狐》中采取的倒叙结构,是武侠小说中从来也未曾出现过的,是一种断然的新手法。这种新手法的雏形在《碧血剑》,而成熟于《雪山飞狐》。奇怪的是,在金庸以后的作品中,却绝不再见。或许金庸认为那只是创作中的一种“花巧”,偶一为之则可,长此以往由不可之故。第二点引起争论的是:《雪山飞狐》写完了没有?《雪山飞狐》写到胡斐和苗人凤动手,两个人之间,已经有了许多恩恩怨怨,动手是非胜负、决生死不可的。而且金庸安排两人动手的地点,是在一处绝崖之上。背景地点写得这一段情节绝无退路,完全没有转寰、回旋的余地,非判生死不可。而从开始起,决斗的两个人,全是书中的正面人物,不论是作者或读者的立场,两个人之间,是谁也不能死的。这等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所有的读者,都屏气静息,等着金庸来解开这个死结,而且,读者也相信金庸可以极其圆满地解开这个死结。终于,决斗的双方,胡斐和苗人凤,可以判出高下了,胡斐捉住了苗人凤刀法中的一个破绽,在交手过招之间,一发现了这个破绽,只要再发一招,就要以判生死、定胜负了!然而,金庸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停笔不写下去,宣称:全书结束了!胡斐的这一刀是不是砍下去?金庸的解释是:让读者自己去设想。由于全书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在死胡同所尽之处突然不再写下去,读者的确可以凭自己的意念与想像,也可以去揣想金庸原来的意念是怎样的。在谈论金庸的作品时,可以平添奇趣,这也是金庸的成功之处。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在《射雕》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从此开始,金庸笔下对创作人物的处置,更加随心所欲,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历史人物之上了。这样的安排,足以证明金庸对他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读者当可以发现,在历史和创作的揉合之中,是极度的水乳交融,不著痕迹的。也有人认为金庸的这样写法,会有误导读者错误认识历史之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值一笑,也不值一驳。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怕要比一座高楼之下张上安全网,以防有人跳楼。《射雕》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趋成熟。《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也在于这一点。 。《射雕》可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的曲范,在武侠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射雕》中,金庸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集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这种观念,集中在君山之会,郭靖、黄蓉被丐帮逼得面临失败这一情节上。但是这种观念在一再强调中,实际上已出现了崩溃的迹兆,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个体的力量在前头,金庸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又写了郭、黄二人,打败了丐帮的大批人。英雄人物,毕竟是个体的、独立的。和群众的盲目、冲动,大不相同。这种群体观念崩溃的迹兆,始于《射雕》,而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在百万军中,击毙蒙古皇帝,已彻底转变完成。自此之后,金庸的小说中,始终是个体观念为主了。爱情上的观念,一直到《射雕》金庸还是坚持“一男一女”的“正确恋爱”,这种观念,一直维持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才来了一个大突破,在轮到《鹿鼎记》,自会详叙。所以,在《射雕》中,郭靖尽管和蒙古公主有婚约,可是在遇见了黄蓉之后,他只好在两者之中择其一,当然,感情上的挫折,也变成了故事的丰富情节。《射雕》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 
《书剑恩仇录》  《书剑》在金庸作品中,不是特出的作品。原因有:其一,《书剑》是“群戏”,主角是“红花会”,而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而红花会一共有十四个“当家”,金庸虽然突出了其中的几个,但必然分散了感染力,以致没有一个最特出的人物。武侠小说有一个特点,是相当个体的。读者看武侠小说,要求个体的心灵满足,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越浓,个体的形象越是突出,就越能接受。 《书剑》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在表达这一点意念上,获得成功。《书剑》中几个主要人物,写得并不出色,反倒是几个次要人物,活龙活现,令人击节赞赏。作为第一部作品,金庸在《书剑》中,已表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能,众多的人物,千头万绪的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而又有一气呵成之妙。笔法也有刻意仿效中国传统小说之处。而几处在人物出场、提及姓名之际,俨然《三国演义》。写人物方面的功力,在《书剑》中也已表露。对金庸而言,《书剑》是一个尝试,这个尝试,肯定是极其成功的,这才奠定了他以后作品更进一步成功的基础。
《连城诀》是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 如果说,《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那么,《连城诀》是一部“坏书”。“情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人性的丑恶在《连城诀》,被描写得如此之彻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饭不思。 整部《连城诀》中,充满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恶行。而所有的恶行,为的是一大批宝藏,结果,人人都为宝藏癫狂。金庸在写尽了人的恶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将这些恶行放在火里。但人的这种恶行实实在在的存在,火也烧不尽。当然,《连城诀》中也有美丽的一面。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如此凄迷动人,在金庸所有作品的爱情描述之中,以此为最。其次才轮到《倚天屠龙记》中杨逍和纪晓芙。凌霜华也是金庸作品中遭遇最令人同情的一个女人,她是被她财迷心窍的父亲害死的。父母害女儿,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为了自己而将女儿送进火坑之中,反倒沾沾自喜的父母,也屡屡可见,难怪有人叫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连城诀》也是最苦的一部小说。书中人物遭遇之苦,简直有令人掩书不忍卒读者。狄云为了怕被人发现,躲起来,将自己的头发,一把一把,拨个精光,够苦了吧?但那还只不过是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有比这更甚于十倍的。不但是正面人物的精神痛苦,连一直在做坏事的人,精神也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杀人毁尸灭迹之后,每天半夜,梦游起来砌砖,是陷在何等的苦痛之中。《连城诀》中也写了一个人,面临死亡时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在武侠小说中,侠士总是不怕死的,视死如归。但金庸却来一个突破,一个一直在江湖闻名的大侠,在面临死亡之际,为了使自己可以活下去,比任何卑污小人更卑污。花铁干的所作所为,写尽了人性的弱点。单单为了活下去,不论活得好,或活得不好,甚至是为了毫无目的的活,人就可以什么都做得出来。将人放在一个绝望的环境之中,使人性平时隐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很多小说家喜欢采用的题材,但未有如金庸在《连城诀》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还好,最后有水笙的一件用鸟羽织成的衣服,使人还可以松一口气。金庸在《连城诀》的后记中,谴责了冤狱,这篇后记极动人,用淡淡的感触记述了童年时所听到的一件事,没有激烈的言词,但是却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整部《连城诀》,就是这样。对《连城诀》中一切恶行,金庸所用的词句,甚至也不是强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观,唯其如此,感染力才特别强。口角挂着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齿的痛骂,更加有力。

《侠客行》《天龙八部》之后,在武侠小说的领域之中,大匠如金庸,也有难以为继之苦了。所以《侠客行》只是在表现几个新的观念上有突破,其余方面,成绩平平。由两个面貌极度相似的人而引出故事,这种写法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安排,虽然金庸已尽量写得曲折离奇,而又在结尾故弄玄虚,但仍然未成大器。《侠客行》中最独特的一面,是女主角丁当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明知所爱的是浮滑浪子,但仍然爱他,而不爱另一个外貌完全一样的正诚君子。金庸再一次通过女主角在爱情上的选择,不说明爱情和理智是两回事。《侠客行》又写了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拙中有大巧这一观念的形成,是后来《鹿鼎记》成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的基础。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有自他的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侠客行》的情节,在相似的两个人上变化,已经可以说尽其所能。但如果读者看到一半,还不明白两个相似的人是兄弟,那么,不适宜看小说,更不适宜看金庸的小说,所以,和种种悬疑曲折,都有吃力不讨好的之感。反倒是张三李四,请人去吃腊八粥,写得出神入化。张三李四这一类的“奖善惩恶”行动,和他们的绝顶武功,以及对武林中各门各派各帮各会的的情形了若指掌的情节,成为滥觞,以后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

《飞狐外传》补《雪山飞狐》之不足,写胡斐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在《外传》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金庸为了要建立《雪山飞狐》已经写完的概念,在《外传》中,就处处受到牵制,所以胡斐在《外传》中,始终是乌云密布,不能霹雳一声,豪雨如注。除了胡斐遇到无尘道长,快刀斗快剑这一大段,可以令人眉飞色舞之外,像佛山镇上的情节,凤天南这个人,袁紫衣是凤天南的女儿这种情节安排,是金庸作品之中最沉闷而不动人的情节。《外传》的主段,欲放不放,但旁枝却精彩纷呈。“红花会”中的人物,在《外传》中出场不多,但是却光芒万丈,比在《书剑恩仇录》中更好。常赫志、常伯志在天下掌门人大会中救人,倏来倏去,神出鬼没,在《书剑》中就没有这样精彩片段。甚至陈家洛,忧郁不言,坟前洒泪,也比《书剑》中可爱得多。《外传》中有双生兄弟三对:倪不大、倪不小,常赫志、常伯志,马春花和福康安所生的一对双生子。金庸在写到倪不大、倪不小之际,十分传神,他们讲话,是一个讲一句,结合成为一段话的。年前,在台北遇到一对在电影界工作的双生子,发现他们讲话,是一个人讲半句,结合成一句话,比金庸的描述尤有过之,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再有机会改正时,倪不大、倪不小也可以每人说半句话?马春花所生的那对双生子,在《雪山飞狐》中已经成长,可惜金庸已经搁笔,不然,这一对玉雪可爱的人物,可以构成一部佳作。
《碧血剑》 金庸在创作《碧血剑》时,已在寻求一个新的突破,他这部小说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是一个早已死了的人,一切活动,只在倒叙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一本正经是主角的人物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所以,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 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 
附本人对金庸小说的简短概括:飞狐外传——宝刀相见欢,柔情恨无常
雪——流泪未必非豪杰,妄语岂是真英雄
连——狄云素心何处安
天——无人不怨,有情皆孽
射——侠义人生路,人间逍遥游
白——天灵鸟唱不尽单相思的忧伤
鹿——义字当头难敌多情,不才小宝惘称英雄
笑——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
书——爱美人更爱江山
神——问世间,情为何物
侠——天涯谁人可识君
倚——四女同舟何所望,不识张郎是张郎
碧——乱世坏长城,空负安邦志
鸳——嬉笑江湖行,仁心不可忘
总——侠士高人尽归隐,不才小宝称至尊

5、如何评价金庸的《碧血剑》这部小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金庸小说的第二部作品碧血剑这部作品其实有很大程度上是跟金庸很多著名的作品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设计上更偏重于人性的,描写和每个人宿命一般的命运,所以说我认为这部小说并不能算得上是金庸小说中的上上品,但是作为金庸小坡坡中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品,是可以被大家研究一下,因为里面的人性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

6、如何评价金庸小说中的神拳无敌归辛树夫妇呢?

归辛树夫妇是金庸大师在《碧血剑》和《鹿鼎记》中刻画的人物,金庸大师笔下刻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一代巨侠郭靖,也有义薄云天,豪爽侠义的大侠萧峰,同样也出现了归辛树夫妇这样名为正派侠义之士,实则危害堪比超级反派的角色,让人唏嘘不已。对归辛树夫妇二人及其儿子归钟,只能是说是哀期不幸,恨其愚顽。

一、归辛树夫妇的表现,可以说是韩非子所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生动写照。

武侠江湖,向来是武力为尊,习武之人仗着武力,往往不把普通人的生命当回事,触犯法律更是屡见不鲜,但大部分人起码还保留着基本的是非观念,行为做事还保留着基本的底线,很少对普通人出手。但在《鹿鼎记》中,归二娘和她的徒弟孙仲君,因为洪胜海口花花调戏了几句孙仲君,就上门报仇,没找到洪胜海后,就把洪满门大小屠杀殆尽,这其中既包括了洪胜海白发苍苍的老娘,又有几岁的幼童,其行完全没有底线,与邪魔有何异?既无视了律法,更是抛弃了做人基本的底线,把“侠以武犯禁”诠释的淋漓尽致。

二、归辛树夫妇的行为从反面生动诠释了“家有贤妻,夫不遭祸”。

归辛树半生奔波,儿子归钟天生带病,无法独立生活可以说是归二娘一手造就。在怀孕时还不收敛脾气,明知不能与人动手,还控制不住脾气,结果动了胎气,也造成了夫妇二人唯一的血脉归钟的一生悲剧。归辛树一生遭遇除了自己做之外,归二娘无法从正面引导也是原因。

三、归辛树夫妇证明了智商固然重要,情商更重要。

《碧血剑》归氏夫妇第一次出场时,就是首次见小师弟袁承志,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作为同门师兄弟,就是有茅盾,在首次见面时,也不应该是这样态度。低情商更是导致了归辛树夫妇二人从不会转换立场替别人考虑,只是仗着一身武力,野蛮粗暴的简单处理,如果不是华山名门正派的名头在支撑,归氏夫妇二人早成了江湖公敌。

金庸大师刻画归氏夫妇这样的人物,可能是对江湖正义,所谓名门正派的嘲讽,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对张翠山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在我看来,像归辛树夫妇这种有着名门正派名头支撑的所谓正派,对江湖,对普通民众的危害远较所谓的邪派更大。

7、如何评价碧血剑?改编的成功么?

《碧血剑》是一部剧情设定和精密的电视剧,改编自金庸的《碧血剑》小说,是改编的很成功的一部。

电视剧《碧血剑》是把原著还原的最好的作品,同时是张纪中拍摄最满意的金庸作品。

黄圣依的男装造型跟电影版《碧血剑》中张敏的扮相有些像,她的女装造型娇俏可人,其女性柔美的一面被表现的十分充分。萧淑慎演绎的何铁手风情万种,程皓枫的李岩书卷气十足,继承了张纪中金庸剧配角出彩的风格。

(7)碧血剑小说如何评价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明末崇祯年间,朝政腐败,忠臣袁崇焕遭陷害,被判诛九族,其子袁承志幸得山宗旧部救出,被送上华山学艺。十六年以后,袁承志长大成人,欲下山报仇,机缘巧合下获得夏雪宜留下的金蛇剑、金蛇锥、金蛇秘芨,及暗藏的藏宝图,练得一身好武功。

温青青自幼受到温氏五老的蒙骗与唆使,甘愿被利用,为夺宝藏图,对袁承志穷追不舍,后被其侠义行为感染,心生爱慕。夏雪宜曾与三帮四寨结怨,袁承志因得其真传而遭围剿。

袁承志义释青竹帮程帮主,岂料程事后被金蛇锥所杀,遗孤阿九遂声讨袁承志,袁承志怜惜其柔弱无依,对其攻击处处留情,阿九亦对袁承志暗生情愫,惜阿九之真正身份为袁承志仇人之女——崇祯女儿长平公主,两人自出娘胎便注定要成为敌人。

8、如何评价金庸的《碧血剑》?

喜欢袁崇焕才翻出这部小说看的,刚刚参观了宁远古城和蓟辽督师府,心情澎湃,对袁崇焕倾慕惋惜之情切切。说到《碧血剑》,贵在题材有意义,不是架空的,而是依托明末清出的乱世背景,感怀袁崇焕的同时思考了“君与民”、“战与和”、“内与外”很多忧国忧民的问题,叩问了“明帝昏庸,是否只因为他是正宗天子就要拥护到底?”'鞑子'外敌,但皇太极心怀百姓,是否就非杀不可?”“闯王出身百姓,为什么身临宝座、时移世易,也做起了烧杀抢掠的套路?”这些思考也是历代更迭时忠臣义士们彷徨疑问、纠结不已的问题。所以很多明朝老臣老将降了清,所谓正义,每个人心里都有个人的答案。

9、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碧血剑》属于哪一档次的作品?

《碧血剑》是金庸创作的第二部小说,属于金庸的早期作品。

虽然金庸对这部小说的修订花费了相当多的心力,但这部小说仍然带有早期金庸小说的一些特征,这也可以说是金庸、梁羽生开创的“新武侠小说”的一些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有两点,第一点是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相结合,第二点是传奇内容为历史主题服务。也就是说,在早期金庸小说中,小说的情节并非由主人公的性格所推动,也不是由人性的命运所决定,而是由既定的历史素材演绎出来的。

《碧血剑》创作于《书剑恩仇录》之后、《射雕英雄传》之前,因而比较明显地带有从《书剑恩仇录》向《射雕英雄传》过渡的痕迹,即从“历史传奇”向“人生成长”过渡的痕迹。与《书剑恩仇录》不同,《碧血剑》的主人公袁承志的故事是从他小时候开始的,不像《书剑恩仇录》的主人公陈家洛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个武功高强、性格定型的有为青年。但另一方面,袁承志的成长故事又是一个不完整的成长故事,不像《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那样由性格的成长决定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或者说小说情节的发展是为主人公的性格成长服务的。在《碧血剑》的第四回,袁承志艺成下山,他的性格就基本定型了,一直到小说的最后,袁承志的这种性格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很显然,袁承志的故事其实不是他本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有关江山社稷的故事,他只不过是在这个江山社稷的故事中充当一个“导游”的作用。

所以,在一般的评论中,《碧血剑》这部小说所得到的评价并不高。金庸的武侠小说,实际上到《射雕英雄传》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次真正的飞跃。《射雕英雄传》才是金庸真正的成名之作,它出现之后,读者才真正觉得金庸武侠小说超过了梁羽生武侠小说,且真正开始把金庸当成新一代“武侠盟主”。也确实,只有在《射雕英雄传》之后,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才几乎每一步都是一次飞跃,每部小说都是一次新鲜的尝试,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才华才真正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虽然如此,《碧血剑》仍有可观之处。毕竟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起点,就高出常人许多,金庸小说的“底线”就不是一般武侠小说家所能企及的。在这一意义上,金庸的每部小说都有很大的观赏性和很好的艺术成就。所谓“评价不是很高”,当然只是针对金庸小说本身而言,这是金庸武侠小说跟金庸武侠小说的比较,而不是金庸武侠小说跟别的武侠小说的比较。如果没有后来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我们一定会觉得《书剑恩仇录》是很好看、很耐看的作品,而《碧血剑》则更是一部很有艺术价值的武侠小说。

如果将金庸的所有小说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档次,那么《碧血剑》应当属于中品,虽然算不上上乘之作,但较之金庸以外的其他武侠小说,《碧血剑》无疑又是一部上品佳作。

10、金庸的作品中为什么《碧血剑》不是很出名呢?

很多人都觉得《碧血剑》不如金庸的知名小说那般精彩,我觉得这很正常,很多艺术家在一生之中都是创作了大量作品的,就像金庸不仅创作出了大量的武侠小说作品,还创办了报纸,写了大量针砭时弊的社评,同时金庸先生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当中。正是这样一个人创作出《天龙八部》、神雕三部曲等为人所熟知的武侠小说。

所以,一个作家无论有多么伟大,多么成功,我们都不能要求他在一生的创作过程中,每一本小说都是精品。我们再来看《碧血剑》这部作品,虽然不能称作是金庸先生一生诸多作品中最好的作品,但也可以称之为一本不错的武侠小说。如果不是金庸先生其他的小说光芒太大,人们的要求过高,这本书也应该获得更高的影响力。

我们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还不是书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最主要的是书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精神,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文以载道的说法,换句话说就是和主要内容相比,我们更注重中心思想。

《碧血剑》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只是在人设和情节上不如金庸更知名的几部小说那么精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他们更为关注的就是小说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反倒没有那么注重思想性,也就是有些作品其实是大家看不出它的好。

与碧血剑小说如何评价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