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拼起情节的小说

1、小说情节安排的8个技巧

1. 悬念:在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 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给的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3. 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从而使文势曲折变化,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4. 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 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作用一般是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 衬托:指描绘某一人或事物来表现另一人或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可以使作品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 突转:在小说结尾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变化”,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2、如何写小说情节

小说的情节是由特定的情节单元或叙事单元构成的。不同的小说篇章,其情节单元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叙述特点和审美功能。从对中外小说创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一、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线状结构有单线式和复线式之分。复线式结构根据情节线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主副线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分主次,交叉共进。二是交叉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难分主次,交叉共进。三是平行式,即有两条难分主次的情节线索,但并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状态,并通过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情节的线状结构,在西方小说中一般呈现为直线运动,其情节结局往往是毁灭性的。 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大多呈现为一种潜隐的圆形,结局是大团圆式的,或是回归性的。例如破镜重圆、夫妻团圆,历经艰险、亲人团聚,受尽磨难、终成正果,金榜题名、美梦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不仅如此,一些长篇小说还构成了潜隐的多层性圆形,例如《三国演义》中由东汉一分为三——魏、蜀、吴,又三合为一——西晋,在这一分为三,三合为一的叙事大圆中,又包含着魏、蜀、吴三家由创业到灭亡的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个中等圆,以及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来去匆匆的小圆,在这种圆圆相续相套之间波澜壮阔地展示了我国3世纪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谋略和战争传奇。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层,大多运行着这个周行不殆的“圆”。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对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了所谓圆形思维,即倾向于认为宇宙、社会、历史、人生呈现着一种圆形的运行机制,倾向于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与自然宇宙和谐相融,而与之相契合的叙事作品的审美理想是那种超拔而圆融的艺术境界。

二、网状结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采用的基本情节结构形式,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心理小说”的作品也采用这种形式。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状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1. 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直觉、印象、梦境等。2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3.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述。

三、画面结构

  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传统画面结构,就其创作旨向而言,作家着意于通过画面创造而抒情写意。就其画面构成而言,是在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景之中镶嵌着人物故事,作家的写作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赖以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戏剧舞台表演那样的戏剧化,而求富有静感的神韵。例如我国现代小说史上著名的作家凌叔华的创作,正如朱光潜所评论的那样:“以一只善于调理丹青的手,调理她所需要的文字份量。”“作者写小说像她写画一样,着墨不多,而传出来的意味很隽永。”①传统画面结构,其画面之间的连接,是画簿式的,正如朱光潜对废名的小说《桥》所作的分析那样:“《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境界而独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与章之间无显然的联络贯穿’。全书是一种风景画簿,翻开一页又是一页②。也正如沈从文曾经对自己的小说《断虹》所作的说明一样:“我这个故事给人的印象,也将不免近于一种风景画集成。”③当然,在大多数传统画面式小说中,仍然会有一个简单的前后贯通的故事作为“粘合剂”把各个画页予以粘合,以不致零乱倒错。现代画面结构小说,主要指的是20世纪50、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新小说”派作品。 就创作旨向而言,“新小说”派认为,人不应是小说的中心,小说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形态,而“人物”只是“临时道具”。事物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作家不应该从主观感情出发来描绘事物,而应该用冷静的语言如实记录客观世界和现代人的活动。就画面的构成而言,新小说只是用语言文字将景物转化为绘画一样的视觉形象,以期收到观画一样的视觉效果;写到人,思想感情也被过滤了,仅剩下一些图景。画面之间的连接基本上采用的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这当然使得画面之间实现了意义的衔接,但又使得画面之间的关系有了多义性,叙述的整体意向有了不确定性。因此,在这类作品中,读者所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确定”、“测不准”的事物画面。

四、象征结构

  象征性情节结构,即全部情节单元紧紧围绕着某个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识、观点、思想、感觉而展开和进行,理念是情节的内核,是情节片断之间的连接线索。加缪的《局外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美国海勒的《出了毛病》、我国新时期张抗抗的《北极光》、邓刚的《迷人的海》、王安石的《墙基》、高晓声的《鱼钓》等都是典型的象征结构作品。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 1.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当然,其中大部分小说外观上还有情节的时间线索,但是就小说的审美价值而言,如果仅仅从线式情节的角度去理解,那么这些小说的意蕴将暗然失神,甚至荡然无存。 2. 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从创作过程来看,是象征涵义凝聚和贯穿了形象和情节,但从成品看,又是形象和情节暗示和表现着象征涵义。所以,作家在赋以小说象征涵义时,仍然致力于形象完整性和生动性的描写。 3. 情节过程简明、清晰。因为作者追求的是理念的感悟,而不是情节和形象本身的感染性,所以,尽管整体形象具有完整和生动性的特征,故事情节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情节过程却必然是简明、清晰的。作者避免事件过程的传奇性、戏剧性和紧凑性,省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放弃了各种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甚至于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来历和事件的时间地点,以便让象征涵义不被情节枝蔓所遮蔽而突现出来。 4. 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象征情节结构中的形象一般是经过了大幅度变形处理的,因为只有高度夸张极度变形的形象,其象征性质才更为强烈,形而上的理念才更利于传达。

五、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作者的主观感情也得到抑制,即所谓“以零度感情介入”。例如池莉的《烦恼人生》,按时间顺序把从凌晨4点到晚上11点这一时间内的生活如实的展示出来,就像用艺术手法把生活还原到“一丝不挂”的状态。通过这种原生态的生活展示了如此人生是多么烦恼,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是何等可怜和可悲。小说从人们生活中那些自发性和随机性的平常事件中,展示了人们生存中的需求和行为方式。由于注重展示生活的原生态,故“新写实”小说的情节结构体现为:故事情节不是精致严密的、封闭自恰的因果逻辑情节,而是松散的、开放的生活故事,其中现实的事件和幻想的故事、理性的思考和非理性的感悟、清楚的事实和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和假恶丑的现象……都会在叙述过程中浮现出来,使人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写实”小说是绝对的写实化了。尽管梁晓声说他的写实小说《父亲》“没有一点虚构的成份在内”④,写实小说《信从彼岸来》的作者王毅捷亦郑重宣布此作是“绝无虚构之处,研究历史的大量事实,这是我的信条”⑤。但事实上任何写实之作都有虚构成份在内,不会是绝对的写实,绝对的写实是不可能的。

六、“散文”结构

  散文化情节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就如同散文的叙事是片段事件的连缀,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一样。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多是真实的,而“散文”结构所叙之事之人之境,却是虚构的。“散文”结构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散文的情节形式而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就是很典型的“散文”结构。“散文”结构,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汪曾祺的许多小说,大多用倒叙回忆的方式,往事片断汨汨而来,或长或短,或浓或淡,随思绪而定,无刻意修饰的痕迹。汪曾祺曾经说过,一篇小说未产生前,即已有此小说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说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一篇小说是不能随意伸长或缩短的。汪先生所强调的正是那种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不事斧凿和雕饰的情节结构。

3、如何写好小说故事情节?

如何写好故事情节,让你的小说故事情节更具美感?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一情节构思的四个步骤。

许多人想写小说,情节构思是关键。

情节构思,其实是小说故事的情节设计和方案设计。

好的小说故事能像钩子一样紧紧的勾住读者的注意力。故事情节也像一张路线图,没有构思,作者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迷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思小说的故事情节?

要说故事情节的构思,其实有四个简单步骤。

第一,按照次序在纸上写下小说故事所用到的,一系列的事件和场景。

这是情节构思的主要部分。

在纸上写下小说中所要,用到的人物名单,务必将每个人物简单说明,方便读者们认同这些人。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故事。

好的构思是不管是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例如飘可以概括为一部关于一位南方初入社会的少女在南北战争中发现和失去爱情的故事。

第二步,将上述故事扩展开,写成章节大纲。

这时候你需要寻找机会,不断完善你的构思。这是主要情节,哪些是次要情节?有时是你的情结,可能不符合时间顺序,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调整一下顺序,看一下如何出场?

第三步,通过浏览你的章节提纲,检查一下你的故事。

确保它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剔除那些不能推动故事发展的部分,不要让你的小说偏离主题。

可以使用一些陪衬情节,但是你的小说必须向高潮迈进,越来越近,直到小说的结尾。

第四步,开始写作。

写作中,你可以看到哪一块你是需要改进。

一些故事情节不是刻在石头上。

写完第一稿后,又有许多的工作,例如编辑你的第一稿包括标点符号和错别字,删除一些对于情节发展没用的东西,保证小说的步伐和故事情节相一致,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目的是让你的小说看起来又符合专业标准。

但是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构思,那就是好的小说都遵循一个规则:1.小说始终在解决一种困境或者是冲突。如越狱与不公平待遇的斗争。2.小说情节千万不能脱离主题。不要为了欲达到预先设定的篇幅,减少或增加小说的字数。

二修炼情节的方法。写作小说,不论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些事件或人物被他们打动。觉得这些感触可以写成一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小说中常见的题情节提炼方法。

一依据主干,充实血肉。作者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件事是比较完整,又有一定的意义。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变。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记忆来充实和丰富这一事件。

二改头换面。作者在生活中听到某个事情。这个世界应该比较有意思。但具体到某个环节还不够理想。把这个故事稍加改动。

三移花接木,揉合在一块。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见到的不同的事情,加工改造,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体。

四记忆片段片段。作者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的片段和细节。但这些片段和细节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这时候作者往往通过自己思想感觉,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依据因果关系,环环推导。作者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段,某个细节,都很有意思,但又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不够丰满。于是依据这个片断,根据他的可能性,规律性来创作出和他相互联系的一些场景或事情。

六对人物性格加以揣测。生活中有特定的人物性格,创作过程中把他放到特定的环节设置人物的性格,推想他会怎么做,做出什么?从而构思出人物作品的情节。

4、小说的情节如何让它紧凑相连呢???

文章的优劣,不能简单地看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而是要从全局角度和整体规划上入手。以下分别从十个方面来论述我个人的观点。

一: 在写之前,首先要确定,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中心思想)
这点至关重要,作者的一个闪念,很可能就是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和结构,自然都应该以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中心。
倘若一个文章完全注重思想性。但是什么思想都往里头写。把整个文章变成一个哲学总论。那很抱歉,没人会喜欢这样的文章。因为思想再充实,牺牲了文章的个性,也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少数思想丰富的哲学家,没有人喜欢这样文。
当然,如果没有中心思想,想到什么写什么,完全的泡末文,更会令读者看完就忘。一些网名文到是无所谓。
总的来说,文章中最好只写一个思想,其他的思想都必须与这个思想一致,任何一句话,都要为这个思想服务。不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不论是何种修辞手法;不论是何种逻辑结构。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
唯一曰:没有中心,还算是文章吗?

二: 如何来使读者认同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
有了好的中心思想,文章就有了美丽的灵魂。但是,一个美丽的灵魂,仍然需要一个美丽的肉体来衬托。倘若肉体丑陋,很可能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使读者用抵触的情绪来看待文章,最后的评论便可想而知。记得有个现代典故,某女很美丽,路上遇到两个男性。两个男性都很喜欢,就多看她几眼,眼神有一点暧昧。结果女子对那个帅气一点的有了好感,对丑陋一点的有着厌恶。但实际上,丑陋的那个,不仅仅有着过人的才智,也有着高尚的品德。却因为外在的缺陷而被人忽视,被人厌恶。
某些作者,可能会写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思想。这样的文章,很容易遭到普通人的厌恶。即使,作者的用意再好,也无法扭转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所以不妨换种写法,就干脆直接把主人公写成恶人。到最后,用做好的扣,来揭示出主人公的本来面貌。这样,在文章大部分段落中,读者始终都觉得作者站在读者一边,总是用讽刺的笔触针对“万恶”的主人公。这样就会使读者先对作者有了很大的好感。慢慢的自然就会信任作者。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揭开迷团,为主人公伸冤平反。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反思。使读者对此文久久不忘。甚至后悔自己多次的咒骂主人公。
总结起来很简单:思想上,绝对不能背离读者。倘若得不到读者的认同。任何”道理”都会变成”瞎扯”。此中并没有收买人心,趋炎附势之意,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来讲明一些不为世俗所接受的真理。
唯一曰:谁说良药必定苦口?

三:逻辑与哲学
文章,必然是由复杂的逻辑所组成。前因后果必须完全合理。人物性格也必须对事件的流程有一定的控制。绝对不能写成宿命文。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命运之类的没几个人会喜欢。因为每个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这样的写法,也算是背离人心。
另外,一切事物,完全由人心来控制,所有的逻辑都是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忽略了哲学与因果,也是一种致命的偏激。
正所谓三分天理,七分人心。忽略人情或者忽略事理的都属于不合情理的范畴。人情,事理,是社会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与其说是逻辑,不如说是哲学。人定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唯物论,都是极端。不懂得辨证哲学,写出来的文章必不合理,必不合现代哲学观!

唯一曰:翻翻马列主义有好处。

四:矛盾,变化与规律。
文章,必然要写一些矛盾,对立的事物。一切都是和谐的,一切都是完美的,那是诗人给皇帝作诗,歌功颂德呢!
矛盾和变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需要与思想协调、也需要符合文章的表现形式。事物的不断变化,时时地改变着矛盾的事物,使事物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才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

下一个就是感情的结构性

只有逻辑远远不够。因为读者是人类,所以必须采用某种方式,对人类的感情加以调节和控制。在一般人的承受和认知范围内来写文章。
一味地抑郁,读者就越来越难受,慢慢的变的麻木(批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就是典型的抑郁文),慢慢的,读者就失去了最敏锐的感觉,无法在更大程度上与心灵共鸣。
当然,也不能光是东拉西扯,一会哭死,一会笑抽。读者一样没办法接受。过快的节奏变化,会加速读者的神经疲劳。

这个,便涉及到心理学。也没必要说太多,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灌输感情,像吹气球一样,吹的多了,便爆了,读者厌恶,吹的少了,读者便感到空虚,不充实。

不过,读者的群体里,各类人应有尽有。性格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想写出符合所有人胃口的情感文章。那不可能。正是所谓的众口难调。

但是道理一样,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对读者的感情控制,一定要遵循前拉后扯,错综复杂,且矛盾重重的纠葛之中。
实现结构化,就要求作者始终都能体会到读者的心理状态。把读者的期待变成事实,是在松弛神经,倘若松弛过度,读者就感到索然无味。人的七情,都需要统一协调的调度。这一点,只有心思细密,感情敏锐的人才能做到。

反正有松有弛的不断变化是必要的。至于是周期变化还是渐进变化就看作者的性格了。而重要是这变化规律可决不能让读者看出来。

唯一曰:人的感情何其复杂?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表术?

十: 最后一点,统筹。

所谓不谋长久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时间、空间、顺序、结构、思想、逻辑、各类要素、笔法等这些东西都设置好了,还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还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

就像编写程序一般,一定要实现结构化,模块化。

线路要清晰、结构要完整、思想要统一、方法要恰当、逻辑要合理、笔法要适合。这一切,都是在从虚幻而抽象的思想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蓝图,把”无”变成”有”。
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应当充当的角色其实最多。首先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其次是悲天悯人的神明,然后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还有就是要理解各种类型的人的感受,甚至连动物的心理都需要把握。

把一个故事,变成读者的一段回忆,一段往事。字里行间,光有感情和理论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和谐思想。总之,文章的每个小部分,都不应该是孤立的,都要成为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才是完美,完整,全方位的文章。

有点长,但认真读下去,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写长篇小说怎样构思情节??

主角
配角等一列名字先取好
然后编辑你所要写的故事
比如你要写爱情
那你构思如何写一个爱情故事.怎么才感动人.故事情节清晰点.别模模糊糊.内容要具体.
小说不比文章作文.字数要足够..
让读者像里面的一员一般
融入这本书.

6、我想写小说,怎么才能构建出一个故事的故事情节?

马玉琛讲写小说的视频的笔记

结构:
小说包括:人物,环境,情节,语言
人物包括:性格,感情,命运,灵魂
感情:言,行来表达。
命运:遭遇来表达。
灵魂:生命的支撑点(为之生为之死)
描写要有矛盾、冲突。

叙述角度:
1:作家叙述:要客观,让读者按人物心理走剧情。
2:单角度叙述:别人对主角的动作,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主角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叙述。[长篇]
3:多角度叙述:选几个人来叙述,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观点、思维和独特的语言方式来叙述。生活是什么,有的人以己之观偏执的看待,有的人以大爱的角度看待。优点:立体性。不同的人看的角度不同,体现了生活。
4:死人或事物来叙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有相互背叛的两面。希望自己其实是伟大的,救世的。例子:凶手的叙述,叙述自己杀人的原因,有着另外一个大的隐匿。叙述一个故事,到最后说凶手其实是自己。事物也能够来叙述。每个人或物叙述时都是故事的中心。优点:悬疑。
5:特殊叙述:选一个人物(坏)叙述,先用另一个人(好)的口气叙述,最后戏剧性转变(好,忏悔)。

时间:
小说时间里,自然时间可以拨快或者减慢。
小说中的时间其实是人类的感受。心理上,人对时间的感觉,有的事感觉时间过的很慢,有的事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描写时间包括:有形(例:十年过去)和无形(例:头发花白)。

例:一个人感觉时间慢,旁描写收音机的广播内容播放了很久。一个人奋战了很久,最后描写太阳落山了。

小说时间是高度的浓缩精华。意识流作品中的时间中断和重叠。小说中的自然时间只有一天/半天。再通过回忆浓缩三十年的时间。时间由无数个瞬间构成,瞬间不能再划分。

时间性是由非时间构成的。流动是由非流动构成的。

不交代情节、身份、关系,没有过去、未来。例: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一个画面的人物填充自己的情节。这样的画面可以穿插更多的情节。

时间终要有一个结束点,此时自然时间和小说时间统一。这个世界是非常荒诞的,人生的命运是不可琢磨的。小说中的各个要素会在进程中向结束点推动,当各个要素在一个点上时,结束的炸弹爆炸。此时有些人表现的英雄,有些人表现的怯懦。

空间:
小说是一系列场景的结合。
小说的具体显现:场景,环境。

地点、天色、天气、建筑、气氛
1:各人物有一个共同空间点。
2:大陆板块漂移。
3:意识流小说的心理空间。心理空间浓缩了人生时间和空间。
4:开拓新的空间,领域。

哲理/哲学小说:
要有一定程度限制。在限制的范围内才能游刃有余,但不能限制过头。

与如何拼起情节的小说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